研究者的政治立場並不會破壞他們的科學成果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研究的可重複性、質量或影響方面,沒有嚴重的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偏見的證據

我們對可靠科學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一場非同尋常的疫情席捲全球,種族緊張局勢日益加劇,政治兩極分化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關乎生死,公眾需要相信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做好這項工作。

然而,科學已經變得政治化,並且一些人擔心許多學者的自由主義傾向會使研究產生偏見,使其變得不可信任。事實上,《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這種自由主義的群體思維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科學結果有時無法複製。

令人擔憂的是,一個政治立場同質化的科學家群體容易產生有偏見的研究,並且會忽視有缺陷的結果,僅僅因為這些發現與他們自己的政治世界觀一致。由於沒有人發現盲點,這種政治偏見可能會導致發表不可複製的劣質科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產生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報道。


我們決定在我們自己的心理學領域對這一理論進行檢驗——一個其研究結果可能具有直接政治影響的領域。在迫切需要理解人類社會行為(例如,戴口罩、保持身體距離)的時候,黨派群體思維是否會壓倒真理?

最近發表在《心理科學展望》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我們分析了心理學領域的近200項研究(包括超過130萬名參與者),以檢視政治是否可能影響了研究。我們分析的每項研究都由一組科學家進行,並在幾年後由不同的研究團隊進行重複,以檢視它們是否產生相同的結果——這是科學的黃金標準。這使我們能夠檢視心理學中的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發現是否更可能或更不可能被重複。

為了確定每項研究的政治傾向,我們要求人們閱讀原始研究的摘要,並判斷這些發現似乎支援哪個政治立場(如果有的話)。例如,對於某些人來說,一項報告針對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的研究可能被認為與自由主義世界觀一致,而一項發現祈禱對家庭團結有益的研究可能被認為與保守主義世界觀一致。重要的是,我們要求一個政治立場多元化的專家和外行群體對每項研究進行編碼,包括自由主義者、溫和派和保守主義者。這使我們能夠檢視具有不同政治背景的人們是否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相同的科學。然後,我們分析了原始研究的政治傾向是否與結果是否成功重複相關。

當然,我們預料到我們自己的工作可能會受到偏見的指責。我們知道,無論結果如何,都會有人提出異議。畢竟,這就是政治偏見的運作方式。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科學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在我們接觸資料之前,我們就預先註冊了我們的分析計劃,並組建了一支科學競爭對手團隊,他們對我們可能發現的結果有不同的期望。這將增加我們的透明度,並有助於避免我們自己出現群體思維。

令我們許多同事驚訝的是,我們沒有發現政治偏見的證據。

傾向於自由主義的發現與傾向於溫和主義或保守主義的發現一樣,都很有可能被重複。當我們檢視更客觀的研究質量指標(如原始研究中觀察到的樣本量和效應量)時,它們也同樣強。

此外,儘管一些研究表明科學家在引用論文時存在偏見,但我們的大規模系統分析發現,在科學文獻中,以及在網上或媒體中,傾向於自由主義的發現與傾向於保守主義的發現一樣,都有可能被引用(提供了反對媒體中存在自由主義偏見的證據)。

換句話說,我們沒有發現關於研究的可重複性、質量或影響方面存在嚴重的自由主義(或保守主義)偏見的證據。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科學完全沒有偏見——很少有人類努力是如此,而且這可能取決於人們如何定義“偏見”。但我們的研究表明,政治偏見可能並未像它在社會許多其他領域中那樣嚴重地困擾著心理科學。

一個充滿黨派偏見的世界中,為什麼我們沒有在心理學研究中看到同樣的模式?我們認為,科學的幾個重要方面可能會為其他試圖消除偏見的組織提供寶貴的經驗教訓。首先,許多科學家更專注於尋找新的發現或測試正在工作的理論,而不是推進明確的政治議程。這通常是他們最初進入科學領域的原因。

科學家們也可能更多地受到發表他們的工作並獲得終身教職、晉升和聲譽利益的機會的激勵。“不發表就滅亡”這句老話可能比佔據頭條新聞的黨派辯論更能激勵科學家們的日常工作。

但更重要的是,科學中普遍存在的同行評審過程幾乎完美地設計用來消除群體思維。當人們坐在一個房間裡,承受著順應強大或有魅力的領導者的壓力時,往往會出現群體思維。但發表需要一位公正的編輯將論文傳送給幾位匿名審閱論文的專家,他們可以自由地提交自己的意見,而不會受到作者或編輯的任何壓力。事實上,他們甚至經常不知道作者是誰——這個過程被稱為雙盲評審。此外,這些獨立的評審人員經常會突出論文的不同優點和缺點,這表明評審人員的觀點存在多樣性。

同行評審經常受到科學家的嘲笑,因為評審人員看到不同的優點和缺點。一位評審人員可能喜歡這篇論文,另一位評審人員看到一個致命的缺陷,而第三位評審人員希望你進行另一項研究。這種缺乏連貫性通常被視為該過程中的一個錯誤。但就消除群體思維而言,這是一個關鍵特徵。

這些正是許多組織或公司可以實施的實踐,以幫助確保黨派群體思維不會滲透到集體決策中。心理科學——也許還有其他領域的研究組織——應該更加關注良好的研究實踐和獎勵結構,而不是研究人員的政治立場。這可能是消除偏見,確保我們科學研究實力的最佳策略。

Diego Reinero is a Ph.D. student and NSF Graduate Research Fellow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New York University. Follow him on Twitter @diegoareinero.

More by Diego Reinero

Jay Van Bavel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nd director of the Social Identity and Morality Laboratory at New York University. He studies how our collective concerns—group identities, moral values and political beliefs—alter our percep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the world around us.

More by Jay Van Bav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