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河盲症的根源是一種細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影響約1800萬人的熱帶疾病河盲症的病因,可能根源於細菌,而非之前認為的蠕蟲。這一發現詳述於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表明這種破壞性疾病可以用抗生素治療。

人類因黑蠅叮咬而患上河盲症,黑蠅會傳播寄生蠕蟲,這些蠕蟲會鑽入皮膚。這些蠕蟲不斷繁殖,向全身釋放數百萬的後代。其中一些後代到達眼睛,它們的最終死亡會引發嚴重的免疫反應,導致炎症、視力逐漸喪失,最終失明。以往對抗河盲症的努力都集中在黑蠅和寄生蠕蟲身上,但新的研究表明,抗生素可能是最有效的武器。

事實證明,蠕蟲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它們需要這種細菌才能成功繁殖。然而,對蠕蟲有利的對人類卻不利。克利夫蘭大學醫院和凱斯西儲大學的埃裡克·珀爾曼及其同事用寄生蠕蟲的提取物感染了兩組小鼠。一組接受了用強力黴素處理過的蠕蟲提取物,這種抗生素可以殺死沃爾巴克氏體;另一組接受了未經處理的提取物。研究小組發現,感染了經過處理的提取物的小鼠表現出的預期症狀較少。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引發人類宿主劇烈免疫反應的是細菌,而非蠕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珀爾曼說:“這些資料表明,沃爾巴克氏體本身在該疾病的病理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用抗生素消除細菌不僅可以緩解感染河盲症的個體的症狀,還可以防止蠕蟲的傳播。如果這種治療方法被證明有效,它可以幫助解決困擾公共衛生官員數十年的危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