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勞倫斯·S. B. 戈爾茨坦及其同事們現在發現了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質——澱粉樣前體蛋白 (APP)——在小鼠和果蠅的健康腦細胞中的正常行為方式。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資訊,揭示了一種阿爾茨海默病可能發展的新機制,從而為探索潛在療法開闢了新的途徑。
研究人員專注於APP,因為它長期以來已知會降解為所謂的澱粉樣β斑塊,這些斑塊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可見。仍然神秘的是APP究竟是如何以及在哪裡產生澱粉樣β的,以及為什麼這會導致腦細胞死亡。戈爾茨坦說,身體的所有細胞通常都會產生澱粉樣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詢問神經元有什麼特別之處,使其容易受到APP造成的損害。”
他們發現APP在透過軸突(神經元進行交流的突起)移動訊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果蠅中,他們表明缺乏APP會阻礙神經元透過軸突發送物質的能力。過多的APP會堵塞軸突系統並殺死神經元。這些實驗上個月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在新的報告中,他們在一個小鼠模型中證明,相關轉運系統移動了兩種酶——β-分泌酶 (Bace) 和早老素——它們似乎也負責將APP分解為澱粉樣β。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旦產生了澱粉樣β,軸突通路就可能被物理阻斷,”戈爾茨坦說。“我們認為,隨著這種阻斷,會產生一個訊號,表明交通被阻斷,神經元應該死亡。雖然這只是理解APP、軸突運輸和疾病期間澱粉樣β產生位置之間聯絡的第一步,但我們的工作為最終設計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療法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方法,該療法直接針對澱粉樣β和APP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