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秋天的生物恐怖主義事件之後,研究人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找到對抗炭疽的藥物。 為了這個目標,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發現應該會很有用。 根據該報告,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構成炭疽致命毒素的三種有毒蛋白質中最後一種的結構。
早期的工作已經揭示了其他兩種三聯體成分的組成。 第一種被稱為保護性抗原 (PA),促進另外兩種成分進入靶細胞; 第二種,致死因子,破壞免疫細胞。 但是,第三種成分,被稱為水腫因子 (EF),因為它會引起液體積聚,可能是這三種成分中最陰險的。 芝加哥大學的唐偉健 (Wei-Jen Tang) 及其同事發現,EF 使宿主細胞中的一種名為鈣調蛋白的訊號分子失效,然後利用它來驅動自身的活動。 最終,這種分子劫持抑制了對炭疽桿菌的免疫反應(見圖),使其得以傳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儘管 EF 非常危險,但它也可能代表炭疽毒素的阿喀琉斯之踵。 對其 3D 結構的分析表明,EF 的活性位點是一個深口袋,可以作為未來藥物的靶點。 唐回憶說:“三年前,當我們開始這個專案時,炭疽芽孢桿菌是一種鮮為人知的農業病原體,具有有趣的生物學特性。 現在,炭疽已成為每位臨床醫生關注的焦點,並且在第一例生物恐怖主義病例發生後的幾個月內,我們就獲得了所有三種毒素的結構。 我們希望這項工作能夠迅速促成新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