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經外科醫生首次將“重新程式設計的”幹細胞植入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中。
這種情況是第二種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進行試驗的療法,這種細胞是透過對皮膚等身體組織的細胞進行重新程式設計而開發的,使其恢復到類似胚胎的狀態,從而可以分化成其他細胞型別。
京都大學的科學家使用該技術將iPS細胞轉化為產生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神經元前體。帕金森病患者體內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短缺會導致震顫和行走困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有更多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10月份,京都大學醫院的神經外科醫生菊池隆幸將240萬個多巴胺前體細胞植入一位50多歲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腦中。在三個小時的手術中,菊池的團隊將細胞 deposited 到 12 個位點,這些位點被認為是多巴胺活動的中心。多巴胺前體細胞已被證明可以 改善猴子帕金森病的症狀。
幹細胞科學家高橋淳及其京都大學的同事從大學儲存的iPS細胞庫中提取了多巴胺前體細胞。這些細胞是透過對從匿名捐贈者身上提取的皮膚細胞進行重新程式設計而開發的。
高橋說:“患者情況良好,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重大不良反應。” 團隊將對他進行六個月的觀察,如果未出現併發症,將再向他的大腦植入240萬個多巴胺前體細胞。
該團隊計劃在2020年底前治療另外六名帕金森病患者,以測試該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高橋說,如果這項試驗進展順利,他們可能會有足夠的證據在2023年儘早將該療法出售給患者,根據日本的再生醫學快速審批系統。“當然,這取決於結果有多好,”他說。
2014年,眼科醫生高橋政代,高橋淳的妻子, 利用iPS細胞創造了視網膜細胞,用於治療眼疾。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首次發表 於2018年1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