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破碎的心

斑馬魚研究或將變革心臟病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人類心臟擁有幹細胞,但在受傷後無法再生,而是用疤痕組織代替受損的肌肉。我們無力修復患病的心臟是發達世界中的主要死因。

五月,哈佛醫學院心臟病專家馬克·T·基廷和他的同事們完成了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即誘導成年哺乳動物心臟肌肉細胞增殖,這是通往心臟修復療法的第一步。2002年,基廷發現斑馬魚可以在兩個月內再生高達五分之一的心臟,而不會在切除下腔室20%的肌肉後留下疤痕。然後,他試圖在人類身上實現同樣的結果。他的實驗室發現,當心髒生長時,胎鼠體內酶p38 MAP激酶的活性最低,而當心肌細胞生長減慢或停止時,活性最高,這表明它抑制了細胞分裂。

當研究人員將p38抑制藥物與生長因子FGF1結合使用時,這種組合刺激了成年大鼠心肌細胞的增殖。基廷和他的團隊認為,基於藥物的心臟修復方法可能比基於幹細胞的方法更有效。科學家們目前正在對遭受心臟病發作的動物進行p38抑制劑和生長因子混合物的測試,以觀察它們是否可以幫助人體最重要的肌肉癒合。這類藥物將標誌著心臟病學的一場革命。

查爾斯·Q·崔大眾科學的長期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生命科學等刊物上。在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更多作者:查爾斯·Q·崔
大眾科學雜誌 第293卷 第6期本文最初以“修復破碎的心”為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293卷第6期(),第54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205-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