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一項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疫苗的初步臨床試驗被中止,因為298名患者中有18人出現腦腫脹。醫生們曾希望,透過讓人體免疫系統接觸少量β-澱粉樣蛋白——一種被認為引發大腦斑塊積聚的蛋白質,而斑塊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基礎——可以訓練免疫系統排出這種有害蛋白質。然而,在6%的患者中,免疫系統反應過度並損害了大腦本身。現在,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基於DNA的疫苗,它可以使細胞產生額外的β-澱粉樣蛋白,從而調動免疫系統攻擊這種蛋白質。而且,當在小鼠身上進行試驗時,它沒有產生不良反應。
東京都市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松本洋(Yoh Matsumoto)和他的同事透過修改控制β-澱粉樣蛋白產生的DNA,開發出了這種疫苗。研究人員隨後在兩種條件下測試了這種疫苗:作為預防斑塊發展的預防措施,以及作為斑塊發展後的治療方法。這意味著對專門培育的小鼠分別在三個月大(斑塊尚未發展)和十二個月大(斑塊開始聚集)時進行疫苗接種。
在僅僅四周的每週兩次注射後,預防組小鼠的β-澱粉樣蛋白積聚比未治療的對照組少30%;一年後,減少高達50%。“在18個月大時,大腦皮層中β-澱粉樣蛋白負擔的最終減少率約為未治療組的38.5%,”該團隊在其報告中寫道,該報告本週已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發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種DNA疫苗作為一種療法也是有效的。經過僅僅六個月的治療,它將β-澱粉樣蛋白水平降低了高達40%。最重要的是,無論疫苗給藥頻率如何,都沒有觀察到腦腫脹。“非病毒β-澱粉樣蛋白DNA疫苗在減少模型小鼠的β-澱粉樣蛋白負擔方面非常有效和安全,因此,有望成為對抗人類阿爾茨海默病的疫苗療法,”研究人員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