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一項新的預測,未來三年內,可再生能源可能超越天然氣,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力來源,僅次於煤炭。
根據國際能源署2013年的《中期可再生能源市場報告》,水力發電約佔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五分之四,並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主導世界可再生能源組合。但整個行業的增長來自其他清潔能源,特別是陸上風能。
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瑪麗亞·範德霍芬在昨天釋出的五年預測中表示,儘管2012年增長有所下降,但可再生能源行業繼續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她說:“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至少在電力領域,與國際能源署低碳能源情景相關的軌跡非常一致。”
然而,對國際氣候目標的挑戰是化石燃料的同步增長。來自北美緻密油氣生產商的供應增長,加上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增長,意味著儘管有了技術發展和國際努力,全球能源供應的碳強度在過去20年中幾乎沒有變化,範德霍芬說。
在這種背景下,她說,“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繼續超出預期,是在對全球走向更清潔和更多元化能源結構的評估中,一個黯淡景象中唯一的亮點。”
不僅僅是市場在起作用
儘管新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發繼續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推動,但需求在新興市場中的增長速度最快。僅中國就預計將佔全球可再生能源預期增長的近40%,其次是巴西、印度和南非。
這些發展不僅僅是對政府強制規定的可再生能源指令的回應。隨著發展中國家制定計劃以滿足未來電力需求,可再生能源提供了無汙染、多元化的供應。在某些國家,市場本身已經使可再生能源具有成本競爭力。
在巴西、土耳其和紐西蘭,風能現在與化石燃料發電廠競爭。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分散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已降至零售電價以下。
但報告指出,新的可再生能源進入世界電力結構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在一些歐洲市場,高水平的可再生能源遇到了電網缺乏靈活性的問題。在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之前,需要更智慧的電網,這涉及到時間和大量的資金投入。
而困擾歐洲的經濟低迷已經使一些國家走上了相反的道路。西班牙、捷克共和國和保加利亞都逆轉了可再生能源計劃或補貼,範德霍芬說,這些行動“完全摧毀了投資者的信心,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西班牙最初承諾投資者提供二十年的可再生能源補貼,但由於全球經濟衰退和歐盟碳信用市場低迷,預計將削減10%或20%的補貼。
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儘管2012年增長有所下降,表明可再生能源市場容易受到外部條件的影響,但該細分市場仍繼續增長了8%。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電訊。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