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但隱患 Looming

國際能源署預計,2022年可再生能源支出將超過去年創紀錄的 4400 億美元投資

A 48 turbine windfarm in Northern California

CLIMATEWIRE | 根據國際能源署最近的一份報告,2022年全球清潔能源支出預計將激增 12%,達到 1.4 萬億美元,因為世界各國將資金投入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能源效率領域。

國際能源署年度全球能源投資回顧中的這一發現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它代表了在世界各國領導人優先考慮能源安全和負擔能力之際,能源轉型正在加速,而這又是由於新冠疫情的後遺症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

可再生能源、輸電網路和儲能佔全球電力部門投資的 80%,超過了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以及煤炭開採的總支出。現在,全球每週銷售的電動汽車數量相當於十年前一年的銷量。國際能源署發現,即使是綠色氫能和碳捕獲等技術也已開始獲得發展勢頭。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綠色里程碑之下潛伏著能源轉型的隱患。

清潔能源支出增長中約有一半是由於價格上漲,而不是對新的清潔能源產能的投資。這些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供應鏈受阻,無法跟上對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關鍵礦物不斷增長的需求。清潔技術的採用在全球範圍內差異很大。富裕國家正在將資金投入更清潔的技術,而能源轉型在很大程度上繞過了不太富裕的國家。

還有一點:國際能源署表示,儘管綠色技術支出加速,但世界仍未走上到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軌道。

國際能源署執行幹事法提赫·比羅爾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大幅增加投資以加速清潔能源轉型是唯一持久的解決方案。” “這種投資正在增加,但我們需要更快地增加投資,以減輕化石燃料價格高企給消費者帶來的壓力,使我們的能源系統更加安全,並使世界走上實現氣候目標的軌道。”

國際能源署的報告發布之際,全球能源市場正處於動盪之中。2022 年初,石油市場已經趨緊,需求增長快於供應。需求增長因煉油危機而加劇。國際能源署認為,去年全球煉油能力三十年來首次下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只會加劇這種動態,因為世界上許多富裕的民主國家都避開了俄羅斯石油。

戰爭還擾亂了天然氣市場,歐洲爭先恐後地尋找液化天然氣貨物來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運輸。隨著天然氣市場變得更加緊張,許多國家已轉向煤炭作為替代品。問題是:由於對採礦業的投資減少,煤炭市場已經捉襟見肘。

這種情況在 2021 年發生了變化,煤炭投資反彈了 10%。預計今年煤炭投資將再增長 10%。

煤炭的增長主要由中國和印度推動,儘管歐洲也在轉向煤炭作為天然氣的替代品。中國在 2021 年下半年新增了 3.5 億噸新的煤礦產能,並繼續批准新的燃煤電廠。作為參考,美國去年的煤炭產量為 5.78 億噸。

化石燃料市場的危機導致人們呼籲增加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生產的支出。但是,儘管化石燃料的支出正在增加,但清潔能源的增長速度仍然更快。中國對煤炭的投資得到了大規模清潔能源投資的補充。去年,中國在清潔能源上的支出為 3800 億美元,而歐盟為 2600 億美元,美國為 2150 億美元。

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支出激增的核心。國際能源署表示,即使在最近化石燃料價格上漲之前,風能和太陽能通常也是最便宜的新發電形式。該機構預計,2022 年可再生能源支出將超過去年創紀錄的 4400 億美元投資。太陽能現在約佔所有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一半,而風能則看到資金從陸上設施轉向海上專案。可再生能源支出有助於加速向更清潔燃料的轉型。

2015 年至 2020 年間,清潔能源年度支出平均增長 2%,而今年預計將增長 12%。

國際能源署能源投資部門負責人喬納森·科佩爾表示,結果是,世界試圖解決能源市場的當前危機,同時也在規劃更廣泛的擺脫傳統燃料的轉型,情況喜憂參半。

科佩爾說:“長期解決方案非常明確。問題是如何到達那裡,以及是否存在停頓。”

向更清潔燃料的轉型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障礙。隨著電動汽車銷量激增,對其電池中使用的礦物的需求也隨之激增。

國際能源署估計,電動汽車電池中正極材料成本(包括鋰、鎳和鈷)的份額已從 2010 年代中期的電池成本的 5% 上升到今天的 20%。就風能和太陽能而言,關鍵礦物成本的上升可能會逆轉幾十年來的成本下降趨勢。

關鍵礦物成本的上漲正在引發對採礦業的新投資,這應在未來幾年緩解價格擔憂。國際能源署估計,專注於鋰的公司在 2021 年將其支出增加了 50%。新礦勘探支出增加了 30%。

為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提供服務的新礦業產能投資與石油和天然氣鑽探支出形成對比。雖然上游石油和天然氣支出在 2021 年反彈了近 10%,達到 3800 億美元,但仍比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低 20%。

科佩爾表示,即使價格飆升,世界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長期需求問題也阻礙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新投資。

他說:“沒有人對清潔能源抱有相同的想法。清潔能源的基本面光明,所以我認為我們將看到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背後產品的升級。”

能源轉型面臨的更緊迫的挑戰是全球各地出現的區域差異。

全球約 80% 的電動汽車銷量來自中國和歐洲,而 90% 的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支出來自中國、歐洲和美國。在電力部門,新興市場在清潔技術上的支出年均增長 3%。要使世界實現淨零排放,這一比例需要增加到 25%。

科佩爾表示,除非轉型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否則世界無法實現淨零排放。但他補充說,“這不應意味著發展中經濟體應該承擔轉型成本的融資。”

目前,不太富裕的國家正受到化石燃料價格上漲的衝擊。國際能源署估計,亞洲和非洲有 9000 萬人再也負擔不起能源費用。

轉載自 E&E News,經 POLITICO, LLC 許可。版權所有 2022 年。E&E News 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