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連線 | 可再生能源有望在 2030 年之前在全球範圍內增加一倍以上,但要實現上個月在全球氣候談判中達成的清潔能源增加兩倍的目標,還需要更多的融資和政策支援。
國際能源署的一項新分析顯示,根據各國目前的政策,到 2028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預計將增長 7300 吉瓦,並將於 2025 年超過煤炭,成為全球主要的電力來源。這將比 2022 年的預測增加 33%,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激增。
但這一速度仍未達到到 2030 年將可再生能源容量增加兩倍所需的 11000 吉瓦,這突顯了分析師所說的,需要加強激勵措施,增加對無碳能源的投資,特別是在較不發達國家,這些國家有望實現重大的經濟和人口增長。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國際社會面臨的最重要挑戰是,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中迅速擴大可再生能源的融資和部署,其中許多經濟體在新興能源經濟中落後了。” “實現三倍目標的成功將取決於此。”
融資成為上個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期間的一個主要癥結。一些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的新興經濟體的官員辯稱,擺脫化石燃料的協議應伴隨資金和資源來支援轉型。
然而,為可再生能源專案獲得私營部門的支援一直很困難,因為許多新興經濟體被認為是高風險投資。
清潔能源增加兩倍的挑戰
國際能源署表示,2023 年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長了 50%,超過 500 吉瓦,是 20 多年來最快的增長速度。
擴張幾乎完全發生在世界 20 個最大的經濟體中,其中中國遙遙領先。事實上,中國去年委託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了其他所有國家在 2022 年的總和,國際能源署表示,預計中國將佔未來五年可再生能源新增量的 60% 左右。
全球能源智庫 Ember 的專案主管戴夫·瓊斯表示:“2023 年達到的部署水平清楚地表明,可再生能源增加兩倍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國際能源署對去年預測的升級幾乎 90% 來自中國可再生能源預測的向上調整。”
然而,將清潔能源增加兩倍將需要其他國家進行大量投資。最近的化石燃料開發可能會阻礙這一目標。
分析稱,例如,在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相對較新的燃煤和燃氣發電廠是更快建設可再生能源的障礙,因為放棄這些電廠可能會使這些國家面臨擱淺資產。
在許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在非洲,縮小差距將更加困難,在非洲,水電佔其可再生能源部門的大部分。
國際能源署表示:“這意味著,到 2030 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增長速度必須遠超三倍,才能實現全球三倍的目標。”
報告指出,需要重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債務並彙集低成本融資,以大幅提高該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容量。
預計中東和北非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最少,到 2028 年預計僅新增 62 吉瓦的容量。
亮點
國際能源署將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預測較 2022 年上調了 64%。預計到 2028 年,亞太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將增長 73%,其中印度領先。
美國、歐盟和巴西(均為主要的碳排放國)也預計將實現強勁增長。
分析稱:“在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已成為加速新增量的催化劑,儘管近期存在供應鏈問題和貿易擔憂。”
預計到 2028 年,美國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將比 2023 年增加一倍以上,使其成為繼中國和歐盟之後的第三大增長市場。美國能源資訊署週二釋出的單獨更新預測,太陽能將在未來兩年引領發電量的增長,從而將太陽能在總髮電量中的份額提高到 7%。
但太陽能和風能之間存在差異。雖然太陽能容量佔可再生能源擴張的四分之三,但風能新增量面臨各種障礙,從許可延誤到利率上升。
不利的經濟因素導致一些專案被取消,歐洲和美國的風電行業尤其受到打擊。因此,國際能源署表示,其對 2028 年之前中國以外風電擴張的預期比之前的預測低 15%。美國的海上風電預測下調了 60%。
國際能源署還指出,儘管美國和印度的製造業有所增長,但中國仍將繼續主導全球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
這個故事也出現在《能源連線》中。
經 POLITICO, LLC 許可,從 E&E 新聞轉載。版權所有 2023 年。E&E 新聞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