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摘自 《自然》 雜誌。
艾森彗星在11月28日晚進入天文史冊,當時它飛掠太陽,最新的更新表明,在許多天文觀測者認為它已經消亡後,它在另一側以碎片形式出現。
儘管如此,最新的影像暗示,當彗星接近太陽時,艾森彗星的大部分彗核已經瓦解,只留下極小的機會在未來幾周內在北半球用肉眼看到任何東西。
歐洲航天局彗星專家格哈德·施韋姆表示,對來自艾森彗星的光的分析將確定它現在只是一團塵埃和氣體,還是有任何重要部分倖存下來。施韋姆常駐荷蘭諾德韋克,曾任歐空局太陽系科學 operations 部門負責人。“要麼只剩下一小塊,要麼彗核真的完全瓦解了,我們看到的只是彗星執行的碎片,”他說。
艾森彗星的未來仍然不明朗,但它已經顛覆了科學界對這些“掠日”彗星的理解。艾森彗星正在進行其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旅程,從太陽系外圍的冰凍深處進入恆星外層日冕的熔爐。研究人員以前從未追蹤過如此原始的彗星如此接近太陽。
當這顆“髒冰球”(彗星有時因其成分而被稱為“髒冰球”)接近恆星時,耀眼的光輻射和強大的引力對其進行了衝擊和拉伸。來自太陽觀測衛星的圖片最初顯示了艾森彗星數月以來的樣子:一個連貫的彗核,後面跟著一條寬闊的塵埃尾和一條狹窄的離子尾。
彗星混亂
但隨著艾森彗星越來越靠近恆星,情況變得更加混亂。美國宇航局雙胞胎 STEREO 航天器捕獲的光的分析似乎顯示彗星正在變暗。接下來,來自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臺的圖片本應捕捉到艾森彗星最接近太陽時的情景,但卻什麼也沒顯示出來。
然後,歐洲-美國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在太陽的另一側,在艾森彗星預計會出現的軌道上發現了一絲微弱的閃光。
它看起來像一股噴霧,隨著飛行而變亮並橫向擴散開來。艾森彗星是否還有任何相當大的部分完好無損將在未來幾個小時和幾天內確定。華盛頓特區海軍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掠日彗星的天體物理學家卡爾·巴塔姆斯總結了許多人的震驚和沮喪。在推特上,在經歷了漫長的一天充滿衝突的更新後,他寫道,他和一位同事“實際上已經觀察了數千顆掠日彗星。我們從未見過一顆像 #ISON 這樣表現的彗星。太驚人了!”
俄羅斯天文學家於 2012 年 9 月使用國際科學光學網路發現了艾森彗星。研究表明,數百萬年前,一顆路過的恆星將其從柯伊伯帶中撞擊出來,遠遠超出冥王星。
掠日彗星沒有嚴格的定義,已知的大多數掠日彗星都比艾森彗星小得多。也許最接近的類比是 Lovejoy 彗星,它在 2011 年穿過太陽大氣層的最上層,並且大部分完好無損地出現。Lovejoy 彗星在幾天後解體,為南半球的天文觀測者帶來了喜悅。另一顆掠日彗星 Ikeya-Seki 在 1965 年飛掠太陽後分裂成碎片。
彗星科學家們爭論了幾個月,艾森彗星是否能在距離太陽僅 120 萬公里的地方倖存下來(參見“彗星有望在近距離太陽遭遇中倖存下來”)。它相對較小的尺寸,不超過約一公里寬,表明它可能特別容易受到破壞。
“我想知道我們那半英里的物質發生了什麼,”太陽動力學觀測臺專案科學家、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位於馬里蘭州格林belt)的太陽物理學家迪恩·佩斯內爾說。
根據對彗星亮度的光度分析,巴塔姆斯說,在他看來,似乎有一個“大塊”倖存下來,但使用現有儀器不可能確定其大小。“我們希望再過一天才推測這個物體的未來,因為仍然有可能它是一個鬆散的瓦礫集合體,會迅速消退。話雖如此,但現在看來它的行為像一顆彗星,”他說。
儘管事實上沒有人真正知道它發生了什麼,但艾森彗星可能是有史以來被觀測最多的彗星。
由伊麗莎白·吉布尼補充報道。
本文經《Nature》雜誌許可轉載。它於2013年11月29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