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承諾從2030年開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這對它的下風方向的鄰居來說是一份慷慨的禮物:減少致命的空氣汙染。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30年,美國因吸入中國排放的汙染物而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將減少近2000人。預計韓國和日本也將受益。
“這提醒我們,空氣汙染不會止於國界,”該研究的聯合負責人、麻省理工學院全球經濟和管理學助理教授瓦萊麗·卡普拉斯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項研究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雜誌上,使用了追蹤汙染物的計算機模型和來自全球健康統計的資料。
毋庸置疑,如果中國能夠控制其排放,主要是透過擺脫對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嚴重依賴,那麼中國將是主要受益者。 根據新研究引用的中國研究,到2030年,減少碳排放的政策解決方案可以減少55,000至94,000例過早死亡。
近60%的死亡將來自吸入科學家稱之為PM2.5的微小顆粒,這些顆粒可以侵入人體。 其餘40%將是由吸入臭氧引起的,臭氧是一種有毒氣體,當汙染物在較低的大氣層中被陽光加熱時會形成。
該研究部分側重於來自中國的汙染物,這些汙染物漂過太平洋,然後漂過美國。研究表明,細顆粒(這將導致韓國和日本的大部分過早死亡)在到達美國之前往往會被稀釋。 另一方面,臭氧的效力仍然更強,並且將導致避免的1900例美國過早死亡中的大多數。
卡普拉斯說,這項研究透過顯示中國的減排政策對其鄰國帶來的健康益處,填補了空白。 它表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透過控制溫室氣體,不僅將為自己,還將為其鄰國創造政治利益。
卡普拉斯說,這些發現可能會引發其他國家對幫助中國找到更創新的方法來減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興趣。
她說:“這絕對是推動更大雄心的一種方式。”
該研究表明,汙染的化學成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黑碳、一氧化碳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何相互作用並與陽光發生反應,從而產生致命的PM2.5和臭氧漂移。
它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死亡率資料庫中的記錄來預測由此產生的疾病的興衰。 例如,吸入PM2.5會導致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和肺癌。
據2010年的一項估計,全球範圍內,包括PM2.5和臭氧在內的室外空氣汙染導致330萬人過早死亡。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隨著中國在2030年至2050年之間不斷落實其承諾的減排措施,美國和中國其他下風方向鄰國所享有的健康利益百分比將繼續增長。 該研究討論了三種政策情景,這些情景可以降低與二氧化碳相關的汙染物及其成本,將其作為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一部分。
本週釋出的第二項麻省理工學院研究顯示,印度(另一個大量排放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國家)如何將經濟範圍內的碳排放定價與可再生能源組合標準相結合,以實現其減少排放的承諾,併到2030年將其無碳電力增加至約40%的裝機容量。
這項研究發表在《氣候變化經濟學》雜誌上,估計“風能和太陽能成本的下降可能使印度在未來幾年制定更雄心勃勃的氣候政策,而不會顯著阻礙經濟增長。”
該研究指出,印度的經濟正在“蓬勃發展”,並且其電力生產在過去三十年中增加了五倍,未來20年內將增加兩倍,因為印度正在努力實現其氣候承諾。 該國已承諾到2030年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與2005年的水平相比減少33%至35%。
同樣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卡普拉斯指出,在全球範圍內,要使碳價格足夠高以達到《巴黎協定》的二氧化碳目標,“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
她說,將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與增加碳稅相結合“可能對印度的政治運作很重要,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樣”。
經E&E新聞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 E&E在www.eenews.net上提供每日有關重要能源和環境新聞的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