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紅色的星球從來都不是一個特別球形的星球。 事實上,它的形狀在其歷史上已經多次改變,其極軸也發生了顯著的偏移。 新的發現揭示了火星遠古極點的位置,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揭示這顆行星上地下水的含量。
麥吉爾大學的Jafar Arkani-Hamed發現,五個撞擊盆地——分別名為Argyre、Hellas、Isidis、Thaumasia和Utopia——在火星表面形成了一個弧形圖案。 其中三個盆地儲存完好,至今仍清晰可見。 相比之下,另外兩個盆地的位置是從行星引力場異常的測量中推斷出來的。 他的計算結果將發表在4月23日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表明單一來源——最有可能是一顆最初在與火星相同的平面內繞太陽執行的小行星——形成了所有五個隕石坑。 Arkani-Hamed假設,小行星一度靠近這顆紅色星球,並被這顆行星的引力撕裂。 由此產生的五個碎片隨後沿著當時火星的赤道撞擊了火星。
五個隕石坑所劃定的圓的中心,標誌著這顆行星的遠古南極,位於今天的緯度-30和經度175。 如果得到證實,這些新發現可能對評估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數量具有重要意義。 Arkani-Hamed解釋說:“當液態水最有可能存在於[這顆行星上]時,現在赤道附近的區域位於極點。” “隨著地表水的減少,極地冰蓋仍然是水的主要來源,這些水最有可能滲透到更深的地層,並以永久凍土的形式存在,其下是一個厚厚的地下水庫。 這對於未來載人火星任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