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行星探測器準備迎接罕見彗星

美國宇航局在火星的探測車和軌道飛行器將於10月19日見證一次彗星近距離遭遇,這是一百萬年一遇的事件

一顆彗星將在下週末歷史性地近距離掠過火星,美國宇航局的目標是為這場引人注目的宇宙事件做好準備。

美國宇航局已經將其一些科學裝置對準了賽丁泉彗星,該彗星將於10月19日以87,000英里(139,500公里)的距離飛掠火星——大約是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三分之一。美國宇航局的火星軌道飛行器和探測車隊將在這一天進行觀測,研究彗星及其對火星大氣層的影響。

“在10月19日,我們將觀測到一個可能每百萬年發生一次的事件,”美國宇航局行星科學部門主管吉姆·格林在今天(10月9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我們正準備進行一系列壯觀的觀測。” [檢視賽丁泉彗星的照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重大故事。


首次訪客
賽丁泉彗星,也稱為C/2013 A1,於2013年由天文學家羅伯特·麥克諾特使用澳大利亞賽丁泉天文臺發現。這顆彗星正首次從寒冷遙遠的奧爾特雲穿越內太陽系,奧爾特雲距離太陽約50,00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或AU,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約9300萬英里,或1.5億公里)。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賽丁泉彗星以前從未經過“熱處理”,因此這顆來襲彗星可能自46億年前形成以來基本保持不變。因此,研究其成分和行為應該可以為了解太陽系誕生時存在的條件提供線索。

“這就是我們研究彗星的原因之一——它們是我們太陽系形成的殘餘,”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蘭喬庫卡蒙加太空科學研究所高階研究科學家帕德瑪·亞納曼德拉-費舍爾說。

包括美國宇航局的哈勃、雨燕、斯皮策和NEOWISE探測器在內的多個任務的觀測已經返回了一些關於賽丁泉彗星的資料。例如,研究人員認為彗星的核直徑在0.5英里到5英里(0.8到8公里)之間。此外,科學家表示,目前賽丁泉彗星核周圍的模糊雲(或彗發)寬度約為100,000英里(160,000公里),其尾巴延伸約300,000英里(480,000公里)。

但真正的重頭戲將在10月19日開始。美國宇航局的三艘火星軌道飛行器——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和新近抵達的MAVEN探測器——將從太空觀測賽丁泉彗星的飛掠,而該機構的機遇號和好奇號探測車將從火星表面進行觀測。

研究人員表示,目標是更多地瞭解彗星的大小、自轉速度、活動和成分。彗星粒子與火星大氣層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瞭解這顆紅色星球的大氣。MAVEN特別適合執行後一項任務,因為該任務旨在研究火星高層大氣(MAVEN是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任務的縮寫)。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MRO將首次拍攝到奧爾特雲彗星核的清晰照片。如果火星塵暴沒有過多地遮蔽大氣層,機遇號和好奇號也可能創造歷史。

“我們當然非常期待能從另一個世界的表面獲得彗星的第一批影像,”美國宇航局行星科學部門的專案科學家凱莉·法斯特說。“那將非常令人興奮。”

各種儀器和裝置將在飛掠之後繼續觀測賽丁泉彗星,跟蹤彗星退回到太空的過程。

保護航天器
賽丁泉彗星將於10月19日以約126,000英里/小時(203,00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掠火星——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即使是彗星脫落的微小粒子也可能對軌道飛行器造成嚴重損壞。因此,美國宇航局已採取措施將其火星軌道飛行器移出危險區域。

“當火星非常接近彗星塵埃尾時,大約是在最接近點之後100分鐘,我們所有的航天器都將在行星的另一側,”格林說。“因此,我們相信行星將提供額外的保護,使我們能夠安全地進行這些觀測。”

研究人員表示,好奇號和機遇號沒有危險;火星大氣層雖然只有地球大氣層密度的1%,但仍然足夠厚,可以保護探測車免受來襲彗星物質的侵害。

最佳彗星近距離遭遇
彗星測驗:測試您的宇宙知識
火星的七大謎團

版權所有 2014 SPACE.com, 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Mike Wall has been writing for Space.com since 2010. His book about the search for alien life, “Out There,” was published on Nov. 13, 2018. Before becoming a science writer, Michael worked as a herpetologist and wildlife biologist. He has a Ph.D.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a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science wri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ore by Mike Wall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