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擔心長期變暖對人類健康和傳染病的影響,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流行病與寒冷氣候之間存在聯絡。
透過分析公元1年至1911年間近2000年的中國歷史記錄,研究人員發現,氣候驅動的干擾(如洪水、乾旱和蝗災)與疾病流行有關。這些發現昨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特別表明,與氣候相關的農業歉收可能導致饑荒和人類健康和營養狀況下降,這使得社群更容易受到感染。
有趣的是,該研究表明,長期寒冷乾燥的天氣是過去流行病的主要促進因素。記錄表明,古代和前現代中國的寒冷時期與乾旱以及蝗蟲襲擊的頻率增加有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方法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科學家們寫道,“氣候變冷可能導致農業生產崩潰,並因饑荒而降低健康狀況,從而增加了人類流行病事件的發生率。”
這項新的研究強調了氣候變化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人類健康的觀點。目前對氣候變化和感染的擔憂通常集中在高溫可能促進蚊子等疾病載體傳播的可能性上。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氣候變化與瘧疾或登革熱等媒介傳播疾病之間存在聯絡。但這項新的研究表明,氣候驅動的農業失敗可能在過去對人類健康和疾病易感性產生了同樣顯著的影響。
這也不是古代氣候變冷事件首次與傳染病增加聯絡在一起。一些研究——例如一項研究文藝復興時期年份的研究(2011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和另一項研究中世紀時期(去年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研究——表明歐洲的降溫時期也與社會動盪和疾病爆發有關。
這些研究似乎與其他表明更熱、更潮溼的氣候變化導致疾病爆發增加的研究相矛盾。但新論文的作者指出,氣候條件與疾病傳播模式之間的聯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討論的時間尺度。事實上,雖然長期的降溫透過農業歉收與流行病有關,但研究人員指出,在較小的時間尺度上,氣溫的暫時升高可能有助於攜帶疾病的昆蟲和其他媒介的繁殖——可能是透過降水和洪水的增加以及高溫——導致疾病爆發的暫時高峰。
研究人員建議:“未來的研究應該更多地關注溫度對人類流行病事件的尺度依賴性影響。”
事實上,考慮到我們目前只有幾個世紀的人為氣候變化可供研究,長期變暖對人類傳染病的影響仍然存在疑問。但科學家們越來越擔心全球變暖對疾病傳播的影響。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氣溫上升可能有助於北半球的蚊子將其活動範圍擴大到以前對它們來說太冷的地區。同樣,強風暴和洪澇事件的增加可能會為攜帶疾病的昆蟲繁殖或細菌擴散提供必要的潮溼條件。
今天,許多科學家還警告說,未來的氣候變化可能會透過氣溫升高以及洪水、乾旱、野火和其他自然災害的頻率或強度增加,對世界某些地區的農業構成重大風險。
這些影響將在本週的研究中考察的那種非常長的時間尺度上如何發揮作用,仍有待觀察。然而,這項新的研究表明,某些型別的干擾——特別是乾旱、洪水和饑荒——似乎有助於疾病傳播,而不管時間尺度或它們是由變暖還是變冷趨勢引起的。如果科學家們預計未來這些事件在長期內會增加——許多研究表明情況會如此——那麼對未來傳染病的擔憂可能會更加強烈。
經E&E News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E&E在www.eenews.net上每日報道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