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九世紀,波斯學者發明了第一個已知的機械樂器,一種水力驅動的風琴,它可以播放預先印在旋轉圓筒上的音樂。在發明家破解逆向過程——將聲音列印到儲存裝置上——之前,還需要等待1000年。
第一臺可以從空氣中提取音樂的機器是愛德華-萊昂·斯科特·德馬丁維爾的聲波記振儀,他於1857年推出。該裝置使用一個喇叭來聚焦聲波,並將它們 направлять 到一個小的振膜上;連線到振膜的是一個觸針,它將聲波的記錄刻在一個沾滿菸灰的旋轉玻璃圓筒上。該裝置表明聲音錄製是可能的,但由於一個簡單的原因,它仍然是一個歷史性的奇觀:它無法播放錄製的歌曲。(至少在去年之前是這樣,當時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破譯了劃痕,並播放了一段1860年一位女士演唱Au Clair de la Lune的錄音。)
德馬丁維爾的聲波記振儀仍然只是一個古樸的腳註,但他喇叭、振膜、觸針和圓筒的基本結構為未來70年的所有聲音錄製奠定了基礎。1874年,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使用德馬丁維爾的結構進行了聲音錄製實驗,但他使用的是一具屍體的耳朵。他放棄了這些努力,專注於電話,並於1876年推出了電話。一年後,托馬斯·A·愛迪生(右圖)在試驗一種記錄貝爾電話聲音的方法時,轉而致力於記錄空氣中的聲音。他的裝置幾乎與德馬丁維爾的裝置相同,只是愛迪生使用錫箔作為他的錄音表面,這使得播放成為可能。1877年12月,他將留聲機帶到了大眾科學的辦公室,同月他為該裝置申請了專利。我們寫道:“無論一個人對現代機械及其奇妙的效能多麼熟悉……不聽機械語音就不可能不產生感官欺騙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