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船長失落的照片:來自傳奇南極探險的未見影像
作者:大衛·M·威爾遜。 Little, Brown, 2011
在羅伯特·斯科特船長前往南極一百年後,他自己拍攝的超凡脫俗的極地景觀和他船員的照片首次被收集起來。歷史學家大衛·M·威爾遜,一位探險隊成員的侄孫,為這些令人難忘的影像提供了背景。
節選 愚人之愚:人類生活中欺騙和自我欺騙的邏輯
作者:羅伯特·特里弗斯。 Basic Books, 2011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你相信它,那就不是謊言。” 喬治在經典劇集《宋飛正傳》中的一句臺詞如此說道,這句臺詞恰好概括瞭解釋我們為什麼撒謊的科學解釋。羅格斯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羅伯特·特里弗斯問道,為什麼人類不斷地欺騙自己,並得出結論,我們這樣做是為了欺騙他人,從而增強我們自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在這裡,他描述了兒童的欺騙行為。
“兒童在兩歲和三歲時就表現出廣泛的欺騙行為,最早的明顯跡象出現在大約六個月大時。假哭和假笑是最早出現的行為之一。可以辨別出假哭,因為嬰兒經常停下來看看是否有人在聽,然後再繼續哭。這表明他們有能力根據受害者的行為來調節欺騙行為。到八個月大時,嬰兒有能力掩蓋被禁止的活動並轉移父母的注意力。到兩歲時,孩子可以虛張聲勢地威脅懲罰,例如,當他或她顯然在意時,說‘我不在乎’關於提議的懲罰。在一項研究中,三分之二的兩歲半兒童在兩個小時內至少進行過一次欺騙……保護他人感情的謊言——所謂的善意的謊言——只在五歲時出現……
“隨著孩子們的成熟,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也越來越會欺騙。這並非偶然。賦予他們更強的普遍智力的成熟能力也賦予了他們更強的抑制行為和創造新行為的能力。還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在校正年齡後,智力的自然變異與欺騙行為呈正相關。一個孩子被留在房間裡,被告知不要看盒子裡的東西。當實驗人員返回時,大多數孩子都偷看了。現在他們被問到是否偷看了。大多數人說沒有,而且孩子在簡單的認知測試中越聰明,他們就越有可能撒謊。即使是孩子出生時的健康狀況……也與撒謊呈正相關。因為我們體驗到針對我們自己的欺騙是負面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作為欺騙者,我們體驗到它是負面的,至少在未被發現時是這樣。”
同樣值得關注 《再次愚弄我:在美國對抗對科學的攻擊》
作者:肖恩·勞倫斯·奧托。 Rodale, 2011
誰在掌控?自由意志與大腦科學,
作者:邁克爾·S·加扎尼加。 Ecco, 2011
尼羅河探險家:偉大的維多利亞時代探險的勝利與悲劇,
作者:蒂姆·吉爾。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
大旱:美國西南部氣候變化與未來,
作者:威廉·德布伊斯。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思考,快與慢,
作者:丹尼爾·卡尼曼。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1
秘密武器:技術、科學與贏得二戰的競賽,
作者:布萊恩·J·福特。 Osprey, 2011
反應:原子的私生活,
作者:彼得·阿特金斯。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西比爾的揭露:著名多重人格案例背後的非凡故事,
作者:黛比·內森。 Free Press,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