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普林斯頓恐龍野外指南》

來自《大眾科學》的書籍和推薦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普林斯頓恐龍野外指南
作者:格雷 Gregory S. Paul。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0年
藝術家兼研究員格雷 Gregory S. Paul 在這本圖文並茂的概要中描述了數百種恐龍物種。瞭解從異特龍祖尼角龍等野獸如何生長、移動和繁殖,以及它們最終如何滅絕。

節選 質量:引發科學史上最偉大追尋的缺失粒子
作者:伊恩·桑普爾 (Ian Sample)。基礎圖書出版社,2010年
記者伊恩·桑普爾 (Ian Sample) 記錄了尋找被稱為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的過程——這是解釋宇宙如何獲得質量的關鍵。他在此談到了 1987 年能源研究辦公室主任阿爾文·特里維爾皮斯 (Alvin Trivelpiece) 與總統羅納德·里根 (Ronald Reagan) 之間就開發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機器舉行的會議之前的時刻。

“特里維爾皮斯獲得了 15 分鐘的時間來贏得總統對有史以來構想的最大、最昂貴的原子粉碎機的支援。倡導者表示,綠燈將保證美國在未來幾十年內在高能物理領域的最前沿保持主導地位。如果得不到他對該專案的支援,隨著其他國家不斷推進,美國在解開物質本質方面的歷史性領導地位肯定會逐漸消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超導超級對撞機聽起來像是漫畫書中的超級反派可能會在他的(或她的)巢穴中建造的那種惡魔般的武器,以挾持世界。實際上,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尋找希格斯玻色子而設計的粒子加速器…… 

“超級對撞機並不是唯一有可能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機器。在費米實驗室,[物理學家萊昂·M·萊德曼 (Leon M. Lederman)] 的萬億電子伏特加速器自 1985 年以來一直在碰撞質子和反質子,儘管能量水平太低,無法證明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工程師們正在建造一臺新機器,即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 (LEP),並預計在兩年內啟動它。這兩臺機器都需要進行重大升級,科學家們才能真正有機會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但至少它們已經啟動並執行。在粒子加速器業務中,這絕非易事……

“特里維爾皮斯很早就出發去開會,但在途中與能源部副部長威廉·馬丁 (William Martin) 進行了交談。馬丁立即提醒他,安排這次會議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他接著補充說,阿爾文的所有朋友和同事都指望他贏得總統的支援。“現在不要緊張,”馬丁邊說邊轉身離開。直到那一刻,特里維爾皮斯根本一點也不緊張。”

書籍 音樂本能:音樂如何運作以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它,作者:菲利普·鮑爾 (Philip Ball)。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

推銷青春之泉:抗衰老行業如何將衰老變成疾病 並賺取數十億美元,作者:阿琳·溫特勞布 (Arlene Weintraub)。基礎圖書出版社,2010年

伽利略:天空的觀察者,作者:大衛·伍頓 (David Wootton)。耶魯大學出版社,2010年

漸進式失敗:我們如何破壞網際網路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修復它,作者:傑弗裡·亨克 (Jeffrey Hunker)。麥克萊蘭和斯圖爾特出版社,2010年

追逐太陽:賦予我們生命之星的史詩故事,作者:理查德·科恩 (Richard Cohen)。蘭登書屋,2010年

蜜蜂民主,作者:托馬斯·D·西利 (Thomas D. Seeley)。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0年

海浪:追逐海洋中的流氓、怪胎和巨人,作者:蘇珊·凱西 (Susan Casey)。雙日出版社,2010年

月球:簡史,作者:伯恩德·布魯納 (Bernd Brunner)。耶魯大學出版社,2010年

為氣候變化做準備,作者:邁克爾·D·馬斯特蘭德里亞 (Michael D. Mastrandrea) 和斯蒂芬·H·施耐德 (Stephen H. Schneider)。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2010年

白大褂,黑帽子:醫學陰暗面的冒險,作者:卡爾·艾略特 (Carl Elliott)。燈塔出版社,2010年

展覽 大腦:內在的故事,2010 年 11 月 20 日至 2011 年 8 月 14 日在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

塞普勒斯:文明的十字路口,在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
於華盛頓特區,展出至 2011 年 5 月 1 日

凱特·王 (Kate Wong) 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作家,也是《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專注於進化、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和動物行為學。她對人類起源著迷,並對此進行了超過 25 年的報道。最近她開始痴迷於鳥類。她的報道曾帶她去過尼安德特人曾經居住的法國和克羅埃西亞的洞穴,去過肯亞圖爾卡納湖的岸邊尋找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器工具,去過馬達加斯加進行挖掘古代哺乳動物和恐龍的探險,去過南極洲冰冷的水域,那裡有座頭鯨在捕食磷蝦,還參加了在康涅狄格州進行的“重要的一天”比賽,在 24 小時內儘可能多地找到鳥類物種。凱特 (Kate) 與唐納德·約翰森 (Donald Johanson) 合著了《露西的遺產:人類起源的探索》。她擁有密歇根大學生物人類學和動物學學士學位。在 X(前身為 Twitter)上關注王 (Wong) @katewong

更多作者:凱特·王 (Kate Wong)
大眾科學雜誌第 303 卷第 5 期本文最初以“推薦:《普林斯頓恐龍野外指南》”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03 卷第 5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2010-32P2vAcKSkYBuOTO07Xj9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