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12年8月1日):2012年7月,喬納·萊勒承認他在他的書《想象:創意如何運作》中捏造了引語。本文中對他作品的評論是在他承認之前釋出的。
洞察的年代:從1900年維也納到現在,探索藝術、心靈和大腦中的潛意識
作者:埃裡克·R·坎德爾。蘭登書屋,2012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神經科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坎德爾精心創作了一篇關於藝術、心理學和腦科學之間相互作用的引人入勝的沉思。作者童年時逃離維也納,但一直對奧地利藝術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奧斯卡·柯克西卡和埃貢·席勒著迷,他們每個人都深受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當時新興的科學醫學方法的影響。坎德爾描述了他們的畫作中反映的心理和生物學見解,以及觀者感知畫作背後的神經科學。最後,他呼籲採用一種新的跨學科方法來理解心靈,即將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
創意工廠:貝爾實驗室和美國創新偉大的時代
作者:喬恩·格特納。企鵝出版社,2012年
圖靈大教堂:數字宇宙的起源
作者:喬治·戴森。萬神殿出版社,2012年
這兩本關於20世紀中期資訊革命的書籍將讀者帶回到一個新澤西州而非矽谷是美國創新中心的時代。格特納的《創意工廠》生動地描述了貝爾實驗室背後的智囊團,當時貝爾實驗室是AT&T的研發部門,以及科學家們如何建立銅纜、微波鏈路和光纖網路,使該公司“通用”連線的夢想成為現實。戴森的《圖靈大教堂》重點介紹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創意天才,他們發明了計算機程式碼。透過這樣做,他們實現了數學家艾倫·圖靈稱之為通用機器的理論結構。他們共同為今天的數字宇宙鋪平了道路。
想象:創意如何運作
作者:喬納·萊勒。霍頓·米夫林·哈考特出版社,2012年
《想象》認為,現代科學使我們能夠識別和利用創造力產生的許多不同的思維過程。當萊勒做出籠統的斷言時,這本書最不令人信服:他專注於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認為那是一個“天才過剩”的時代,彷彿此後沒有藝術家能匹敵其成就,並且他過分依賴專利作為衡量創造力的標準。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具體的例子——關於3M、皮克斯、鮑勃·迪倫和唐·李的詳細故事,唐·李是一位計算機程式設計師,後來成為古怪雞尾酒的調配大師。這些富有洞察力的故事使《想象》非常值得一讀。——費里斯·賈布林
多媒體
蘇斯博士的《老雷斯的故事》。環球影業,3月2日。這部由丹尼·德維託、扎克·埃夫隆、泰勒·斯威夫特和其他人配音的動畫片將經典的蘇斯寓言故事——貪婪和環境破壞搬上了銀幕。
冰凍星球。探索頻道/BBC,3月18日。亞歷克·鮑德溫為這部備受期待的七集紀錄片配音,該片講述了地球兩極的生命。
動畫。紐約科學館,3月31日至9月2日。孩子們可以探索卡通片背後的數學、科學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