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秘密:我們如何發現宇宙
保羅·默丁 (Paul Murdin) 著。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天文學家保羅·默丁追溯了天文發現的歷史——從地球的形狀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再到元素的起源。右圖為大麥哲倫星雲中的 N49 超新星遺蹟。超新星在傳播恆星中產生的元素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冥王星的案例:一顆小行星如何產生重大影響
艾倫·博伊爾 (Alan Boyle) 著。威利出版社,2009 年
科學作家艾倫·博伊爾記錄了命運多舛的冥王星的興衰——從 1930 年的意外發現到 2006 年備受爭議的降級為非行星——並在這樣做時揭示了科學、政治和文化之間的真正聯絡。
冰川之後:新北極的生命、死亡和地緣政治
阿倫·安德森 (Alun Anderson) 著。史密森尼出版社,2009 年
記者阿倫·安德森斷言,北極的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以至於沒有人能跟上。為了提供該地區的全貌,他考察了北極的科學、政治和商業,並考慮了誰將從這場變革中獲益和受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翼上一年:與鳥類共度的四季生活
蒂姆·迪 (Tim Dee) 著。自由出版社,2009 年
在這部抒情回憶錄中,廣播製作人和作家蒂姆·迪借鑑了 40 年的鳥類觀察經驗,創作了一部關於鳥類一年生活的敘述。一路上,他探索了人類對這些生物及其翼上旅程的迷戀。
這將改變一切:將塑造未來的想法
約翰·布羅克曼 (John Brockman) 編輯。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9 年
文學經紀人兼線上科學沙龍 Edge.org 的創始人約翰·布羅克曼召集了 150 多位名人,反思那些有望在他們有生之年改變世界的想法。貢獻者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弗蘭克·維爾切克 (Frank Wilczek) 談論量子世界,生物學家保羅·埃瓦爾德 (Paul Ewald) 談論傳染病,心理學家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 談論機器人伴侶。
同樣值得關注 權力之旅:從油井到太陽能電池——我們的可再生未來之路
阿曼達·利特爾 (Amanda Little) 著。哈珀出版社,2009 年
纏繞的堤岸:進化論導論
卡爾·齊默 (Carl Zimmer) 著。羅伯茨公司,2009 年
傑斐遜先生與巨型駝鹿:早期美國的自然歷史。
李·艾倫·杜加特金 (Lee Alan Dugatkin) 著。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地球的寶藏:需求、貪婪和可持續未來
薩利姆·H·阿里 (Saleem H. Ali) 著。耶魯大學出版社,2009 年
來自地球的使者:無人航天器的先驅性探索
傑伊·加倫廷 (Jay Gallentine) 著。內布拉斯加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大平原:美國殘留的荒野
邁克爾·福斯伯格 (Michael Forsberg) 著。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9 年
眼花繚亂和受騙:擬態和偽裝
彼得·福布斯 (Peter Forbes) 著。耶魯大學出版社,2009 年
血與膽:外科手術史
理查德·霍林厄姆 (Richard Hollingham) 著。托馬斯·鄧恩圖書,2009 年
瘋狂科學家部門:DARPA 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從網際網路到人造肢體
邁克爾·貝爾菲奧雷 (Michael Belfiore) 著。史密森尼出版社,2009 年
大腦的生命:人類進化與心智器官
約翰·S·艾倫 (John S. Allen) 著。貝爾克納普出版社,2009 年
展覽 超越地球,關於太空飛行的新常設展覽,將於 11 月 19 日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開幕。
心智的遷移:來自勞倫斯·J·舍恩伯格藏集的手稿。2009 年 11 月 17 日至 2010 年 4 月 18 日,在洛杉磯的蓋蒂中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