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瑪麗和皮埃爾·居里,一個關於愛與輻射塵的故事
作者:Lauren Redniss。HarperCollins,2010年
關於瑪麗和皮埃爾·居里及其因輻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已被多次講述。但在作家兼藝術家勞倫·雷德尼斯的手中,它煥發了新的生機。她巧妙地將敘事和生動的插圖編織在一起,創作了一部完全現代的作品,講述了居里夫婦的科學和浪漫激情,以及他們發現的後果。雷德尼斯在此描述了在瑪麗觀察到瀝青鈾礦中的放射性後,居里夫婦如何首次分離出含有鐳(一種放射性元素)的化合物。
“居里夫婦透過放射性證明了釙和鐳的存在,但其他科學家仍然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化學家們想親眼看看,親手觸控它們。只有確鑿的證據才具有說服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因此,居里夫婦投入到一項西西弗斯式的任務中。他們從波西米亞礦山採購了七噸瀝青鈾礦——一座堆滿松針的黑色碎石山——開始嘗試提取可測量的新元素。他們向索邦大學申請實驗室空間來完成這項工作。大學給居里夫婦提供了一個破舊的木棚,以前用於人體解剖……”
“經過四年的持續勞動、四百噸水和四十噸腐蝕性化學品,在1902年3月28日,他們設法提取了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鐳……”
“瑪麗:‘這是一項令人精疲力盡的工作……’”
“在研究的持續陪伴下,居里夫婦的愛加深了。他們在發表的發現上共同署名。他們的筆跡在筆記本中交織在一起。在一本黑色帆布實驗室日誌的封面上,姓氏“Curie”之前的首字母“M”和“P”直接上下書寫,彷彿即使只是分開他們名字的字母也太殘忍了。雖然分離元素的漫長而有毒的任務最終會使這對夫婦分離,但就目前而言,艱苦的工作將他們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書籍 《洩密的大腦:神經科學家探索人類的本質》
作者:V. S. Ramachandran。W. W. Norton,2011年
《我如何殺死冥王星以及它罪有應得的原因》
作者:Mike Brown。Spiegel & Grau,2010年
《進化世界:適應性如何解釋從貝殼到文明的一切》
作者:Geerat J. Vermeij。St. Martin’s Press,2010年
《犬類公司:克隆人類最好朋友的神秘內幕故事》
作者:John Woestendiek。Avery Books,2010年
《宇宙有多老?》
作者:David A. Weintraub。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1年
《被盜的世界:關於爬行動物、走私犯和詭計的故事》
作者:Jennie Erin Smith。Crown,2011年
《鵝卵石中的星球:地球深層歷史之旅》
作者:Jan Zalasiewicz。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
《這就是人類:在個人基因組學的黎明》
作者:Misha Angrist。HarperCollins,2010年
《光子的舞蹈:從愛因斯坦到量子隱形傳態》
作者:Anton Zeilinger。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10年
《石頭上的文字:進化、化石記錄以及我們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作者:Brian Switek。Bellevue Literary Press,2010年
電視 《製造的奧秘:更強、更小、更智慧、更清潔》。
四小時 NOVA 系列節目將於 1 月 19 日晚上 9 點(美國東部時間/太平洋時間)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