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生現象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線索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光合作用是一項巧妙的技巧:利用光、二氧化碳和水,製造糖分和作為廢物的氧氣。這種生命的基本引擎最初出現在藍藻細菌中,科學家推測植物細胞的祖先捕獲並整合了這些生物體。數百萬年的共同進化將曾經獨立的藍藻細菌變成了質體——負責光合作用並擁有自己高度編輯的基因組的特殊細胞結構。這一假設的證據一直缺乏。但是,研究一種罕見的、新型的變形蟲——Paulinella chromatophora——的科學家已經證明,它只是最近才捕獲了它的質體,並且該質體與其藍藻細菌祖先有很多共同之處。

艾奧瓦大學的生物學家 Debashish Bhattacharya 及其同事選擇研究 P. chromatophora,因為它是唯一已知的生物體,其質體與所有現存藻類、植物和其他光合生物的質體不同。它的質體保留了獨特的細胞壁,但與宿主同時分裂,且無法獨立培養。Bhattacharya 的團隊為整個生物體生成了一個 DNA 文庫,並分離出了這種獨特質體的遺傳資訊。

研究表明,該質體與其自由遊動的親屬——聚球藻型藍藻細菌——共享許多相同的基因。事實上,它仍然包含數千個基因——例如與光合作用相關的 psbO 和固氮相關的 nifB——這些基因要麼已被整合到普通植物細胞的細胞核中,要麼已完全丟失。所有這些都表明 P. chromatophora 與其光合質體之間存在相對較近的共生關係。這種變形蟲的近親——P. ovalis——仍然以藍藻細菌為食,但尚未將它們整合進來。透過研究這種奇特的變形蟲及其新的質體,科學家們可以瞭解光合作用是如何進化的奧秘。介紹這項研究的論文於今天發表在《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