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分析顯示引發海嘯的地震為已知第二大地震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週一印度尼西亞附近里氏8.7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在週三達到1000人,同時高達6.4級的餘震持續震動該地區,這表明地質活動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事實上,科學家們仍在揭示去年12月在該地區引發致命海嘯的毀滅性地震的更多細節。《自然》雜誌今天發表的一項新分析表明,該地震釋放的能量是之前認為的兩倍多。如果結果得到證實,這將使該地震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二大地震,僅次於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地震。

西北大學的塞思·斯坦因和埃米爾·A·奧卡爾分析了2004年12月26日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產生的低頻地震訊號。他們確定該訊號比最初估計的強2.5倍,里氏震級為9.3級。科學家最初基於面波估計的震級為9.0級。作者認為,板塊之間緩慢的滑動是面波無法探測到的,這解釋了他們測得的更大震級。《自然》雜誌同一期發表的第二項分析表明,12月的地震還涉及比之前認為的更長的斷層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倪四道和他的同事們確定,這次地震導致了1200公里的破裂長度——大約是事件發生後不久進行的分析推斷長度的兩倍。

科學家們將繼續嘗試拼湊出孟加拉灣地區下方地球如何以及為何運動。加州理工學院的克里·西赫在一篇隨附的評論中指出,“在未來一兩年內,弄清楚發生了什麼將展示現代觀測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現代地震科學的跨學科性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