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冷核聚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核聚變通常需要數百萬度的高溫,但一個水桶大小的裝置可以在冰點以下融合原子核。該機器的核心是一個鉭酸鋰晶體,它在受熱時會產生電場。連線到液氮冷卻的焦電物質的鎢針聚焦了這個電場,這樣當晶體被加熱到大約零下3攝氏度時,圍繞針的氘離子會被加速到足夠高的速度,與富氘靶發生聚變。焦電聚變發電機是不現實的——該機器單次執行產生大約10納焦耳的能量, barely 足夠將一小杯水加熱百萬分之幾度。儘管如此,該過程可能會催生比傳統裝置更簡單的掌上中子發生器,用於微型航天器中的推進器或先進的醫療療法。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物理學家在4月28日的《自然》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

查爾斯·Q·崔《大眾科學》的常駐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出現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LiveScience》等刊物上。在他的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更多作者:查爾斯·Q·崔
大眾科學雜誌 第293卷 第1期本文最初以“真冷核聚變”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293卷 第1期 (), 第26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705-26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