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紐約市,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是我們幾乎完全沒有地震和颶風。大多數關於這座城市的評論都不會從它缺乏自然災害開始,但我喜歡義大利麵也因為它沒有骨頭。當然,紐約人偶爾會遭受輕微的地震,但這些地震與地鐵、卡車交通或來自幾個街區外的汽車音響的難以置信的強大低音所引起的震動無法區分。而且在我的一生中,我們沒有遇到過像樣的颶風,儘管 1991 年 10 月的天氣事件,後來被稱為完美風暴,令人印象深刻:由於傾盆大雨,三州地區的每一根棍子,無論是在地上還是在空中飛舞,都充當了絕對可靠的探杆。
記錄顯示,大約每 75 年左右,一場大型颶風就會襲擊紐約地區,這意味著我可能很幸運能看到一場,或者我可能更幸運地看不到一場。但也許看到颶風的機率比我想象的要稍微高一些。因為,正如我剛剛瞭解到的,計算機模型表明,我喜愛它沒有颶風的這座城市——以及海岸線上的任何其他城市——實際上可能會吸引怪物風暴。
事實證明,城市是粗糙的。當然,它們也很翻滾,但在這種情況下,粗糙度是對其地形的衡量。農田平坦光滑。森林有一些粗糙度,所有那些樹木都伸出和突出。但是,如果一個巨大的史前蜥蜴被核爆炸從冬眠中喚醒,並在上面滑行,那麼一個大城市會在它身上留下難看的擦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以下是城市粗糙度如何吸引颶風的。當颶風開始接觸陸地時,鋸齒狀城市的摩擦力會比任何相鄰的更光滑的表面減緩前沿的速度(在所有其他因素,如可用的水分,都相同的情況下)。颶風的後部還沒有收到訊息,所以會發生堆積。
被擠壓的空氣上升,凝結其水蒸氣並釋放熱量。這會將能量反饋到颶風附近的區域,使其移動得更快,並將風暴的其餘部分拉向該方向。
或者,正如香港城市大學的陳仲淳和區蘊晴在即將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大氣科學)》上的論文中寫道:“較高的粗糙度導致更強的輻合,從而增加了較粗糙區域上方潛在渦度趨勢分佈中的垂直平流項。因此,TC(熱帶氣旋)傾向於向粗糙度較高的區域移動”——也就是朝我的房子方向移動。當然,它不僅僅是朝我的房子方向移動。但正如約瑟夫·海勒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的英雄尤薩里安抱怨敵人試圖殺死他時所指出的那樣,他的飛行員同伴回應說敵人試圖殺死他們所有人,“這有什麼區別呢?”
還有一些東西比周圍的鄉村更容易在城市中沉澱下來,那就是熱量。眾所周知的“城市熱島效應”正在惹惱越來越多的人,因為 (a)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人住在城市裡,鄰居與惱怒的鄰居比肩而居,並且 (b) 天氣確實很熱。天氣非常炎熱,以至於預計德國的炸薯條會比平時短半英寸,因為土豆長不大。相反,義大利冰淇淋在各地都賣瘋了。
說到屋頂,根據《物理世界》最近的一篇文章,它們可以用來為城市降溫。該評論引用了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城市熱島研究小組的工作,該小組模擬瞭如果洛杉磯的建築物和路面的反照率(反射光與接收光的比率)提高 30% 會是什麼樣子。更好地反射光意味著城鎮會涼爽整整兩攝氏度。紐約市的兩度可能是待在室內開空調和外出之間的區別。在那裡,我們可以透過與鄰居和睦相處來勸退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