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復 2019 年 10 月刊

選自《大眾科學》2019 年 10 月刊的編輯來信

大眾科學 2019 年 10 月刊

翼龍頭部

邁克爾·B·哈比卜關於翼龍的文章《中生代天空的怪獸》對翼龍可能的飛行機制進行了我讀過的最佳討論!一些頭部和喙較大的鳥類,例如鵜鶘,飛行時會將頸部縮回背部,以便頭部和喙的重量靠近肩部(從而靠近升力中心)。翼龍是否也可以透過這種姿勢來保持飛行期間的更好平衡?

斯圖爾特·韋爾
威廉與瑪麗學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翼龍擁有如此巨大的頭部和長頸有什麼優勢?哈比卜描述了飛行可能是如何從腿部跳躍到翼部彈射再到起飛的。在我看來,似乎還採用了一個重要的附加動作:起飛時頭部突然向上猛地一甩。這種衝力將利用強壯的頸部肌肉和長頸將巨大的頭部向上猛地甩起,從而提供垂直動量。如果這種衝力的效用對於翼龍起飛至關重要,這將有助於解釋它們一些普遍形態的進化優勢。

戈登·斯普勞爾
透過電子郵件

正如飛行員所知,飛機的垂直尾翼及其相關的方向舵對於受控飛行至關重要。我想知道是否有人研究過這些生物巨大冠狀頭部所產生的空氣動力學影響。

華萊士·馬加坦邁阿密

哈比卜回覆:我要感謝讀者們對這個主題的精彩參與,我將在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研究所繼續探索這個問題。關於韋爾的想法:事實證明,翼龍的頸部與鳥類非常不同。它們的頸椎不是像鳥類那樣有許多小而高度靈活的頸椎,而是往往只有少數幾個大的、活動性一般的頸椎。在頸部最長的翼龍中,頸椎實際上是互鎖的,使得頸部非常僵硬。因此,它們無法像典型的鳥類那樣將頸部排列成 S 形曲線.

回覆斯普勞爾:頭部和頸部可能在起飛時會被迅速抬起,以幫助為質心提供更多上升力。翼龍也可能在飛行中移動頭部和頸部,以快速改變質心,從而提高敏捷性.

回答馬加坦的問題:在某些物種中,頭冠確實看起來像垂直穩定器或方向舵。但飛行動物不使用(或不需要)這些機制,因為與飛機相比,它們在機翼上採用了不同的升力分佈.

具有約束力的結果

在《一個重大問題》中,莉迪亞·丹沃思介紹了已發表的醫學和行為科學研究中關於零假設顯著性檢驗 (NHST) 的使用和誤用的主要爭議。她還提到了《美國統計學家》雜誌上關於這些問題的專刊,而我恰好是為該專刊撰稿的統計學家之一。問題的一大部分是科學期刊廣為引用的發表偏倚,即支援假設的顯示積極效應的報告會受到偏愛。鑑於這種偏倚,對存在“可重複性危機”感到奇怪嗎?

發表偏倚可以透過在結果出來之前,預先註冊經方法學判斷合理的期刊研究來在很大程度上規避。然而,一種幾乎同樣有效且不那麼繁瑣的方法,可以更無縫地採用,那就是結果盲稿件評估 (RBME),即編輯僅將引言和方法部分分發給審稿人,以便在看到結果之前對是否接受發表做出第一階段的臨時決定。(如果第一階段的臨時決定是接受,則結果部分將在第二階段進行編輯。)作者將被充分告知 RBME 政策,以減少任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朝著更積極的方向扭曲結果或未能報告有效零結果的動機。這樣的程式完全基於對研究提出的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論質量的判斷,而不是結果來決定是否發表。

約瑟夫·J·洛卡西奧
哈佛醫學院

STEM 適用性

裡克·拉齊奧和哈羅德·福特,小。[論壇] 的《彌合技能差距》是一篇有趣的(如果說不完整的話)文章,它主張改革教育,以更好地滿足 STEM 領域對工人的需求,如果文章中定義了首字母縮略詞(它代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文章會更好。

儘管我並不反對教育系統正在讓我們失望(尤其是在少數族裔社群),但作者們忽略了另一個巨大的漏洞:並非每個人都註定要(或有興趣)成為科學家、工程師或數學家(甚至從大學畢業)。目前的系統在鼓勵、機會和培訓那些想成為例如水管工的人——或進入其他薪酬豐厚、必要且在不久的將來不太可能被自動化取代的領域的人方面也嚴重不足。

愛德華·威爾斯
透過電子郵件

逆轉死亡

在閱讀了克里斯托夫·科赫關於死後復活大腦的文章《死亡可以逆轉嗎?》後,我震驚地發現它與羅爾德·達爾的短篇小說《威廉和瑪麗》中的想法非常相似。它於 1959 年首次出版,描述了一種非常相似的保持大腦存活的方法,即將靜脈和動脈連線到大腦,並向其中注入人造血液狀溶液。這顯然支援了“死亡”僅在腦死亡時發生,靈魂包含在大腦中的觀點。我發現達爾在 60 年前就對逆轉死亡有非常相似的想法很有趣,我想知道是否有任何參與研究的研究人員讀過這個故事。

佐伊·麥克尼斯
透過電子郵件

科赫似乎暗示佛教徒因永恆的輪迴迴圈而感到安心,他將其與其他宗教概念一起引用為應對死亡“預知”的“防禦機制”。但在佛教中,這個迴圈,稱為“輪迴”,充滿了痛苦,一點也不令人安心。事實上,佛教徒的旅程旨在將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李·塔克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

科赫反覆提及死亡,並輕描淡寫地談到死亡可能的可逆性。死亡主要被定義為生命的不可逆轉的喪失,但我們知道生命是什麼嗎?它是一種易於識別、難以描述且無法在實驗室中創造的屬性。我們懷疑它起源於數百萬年前的某個地球池塘,並且只是暫時寄存在所有生物中。科學能否恢復一種我們無法確定甚至理性討論其性質的屬性?無論生命是什麼,它是否也可能對進化的推動負責?這似乎是另一個棘手的問題。

瓊·吉爾病理學榮譽退休教授,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勘誤

克里斯托夫·科赫的文章《死亡可以逆轉嗎?》應該將機器學習等現代領域描述為創造了理解“植物性靈魂”而非“感性靈魂”的錯覺。植物性靈魂定義了身體的基本生理功能。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22 Issue 2這篇文章最初以“來信”為標題發表於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2 卷第 2 期(),第 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22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