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2016年11月刊

《大眾科學》2016年11月刊的讀者來信

糾纏的黑洞

胡安·馬爾達西那在《黑洞、蟲洞和量子時空的秘密》中描述的廣義相對論的蟲洞與量子物理學的糾纏之間可能存在的等價性,涉及糾纏一對黑洞。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建議創造大量糾纏粒子對,將它們分成兩組,然後操縱成兩個糾纏的黑洞。但是糾纏的量子在與其他量子相互作用時會失去糾纏。將糾纏的量子收集到區域性集合中,然後將它們操縱成區域性黑洞,將涉及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將在黑洞形成之前破壞糾纏。

安東尼·韋
德克薩斯州達拉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糾纏的黑洞共享一個內部,它們的質量會發生什麼變化?

彼得·斯特格納
透過電子郵件

馬爾達西那回復: 回應韋:是的,正如我所描述的那樣,建立糾纏的黑洞確實非常困難,因為在保持相干性的同時在量子系統中進行操作很困難。而且對於我們宇宙中的宏觀黑洞來說,在實踐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研究這些想法的動機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時空量子力學是如何運作的.

關於斯特格納的問題:黑洞的質量是我們從外部可以測量的屬性。從那裡,它們每個都有一個質量(兩者相等)。另一方面,對於這些糾纏的黑洞,內部沒有物質!因此,我們擁有純粹來自幾何學的質量,整個時空中的任何地方都沒有物質.

語法戰爭

在《語言新金鑰》中,保羅·伊博森和邁克爾·托馬塞洛批評了諾姆·喬姆斯基的語言學理論,即人類天生就帶有語法模板,並提出了一種替代方案,即基於用法的語言學,兒童根據他們聽到的語言,使用一套通用的心理工具來構建語法類別和規則。但是,雖然這種方法正確地暗示了語言是一種行為,並且是從一個人一生中的經驗中獲得的,但它與喬姆斯基的觀點一樣,對未觀察到的心理過程做出了許多無法檢驗的假設。

實驗行為分析師 B. F. 斯金納在 1957 年出版的《言語行為》一書中提出了一種簡約而科學的理論。如果喬姆斯基在 1959 年沒有對這本書發表負面評論,我們可能就不會談論喬姆斯基了。

與喬姆斯基的“理論”和大多數語言學家的理論不同,斯金納的理論是基於數十年的基礎實驗研究。此外,作為其永續性的證明,它繼續產生研究,並且正在世界各地用於幫助有語言缺陷的兒童。

小亨利·D·施林格
心理學系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

特朗普的科學虛構

在[科學議程]“唐納德·特朗普的科學文盲運動”中突出顯示唐納德·特朗普表明他無視科學的引言之前,編輯們做出了平淡的宣告,即他們“沒有對它們進行事實核查”。為什麼不呢?!全球變暖是騙局、疫苗接種導致自閉症或巴拉克·奧巴馬總統讓“伊朗保留核武器”的說法很容易被駁斥。

令人震驚的是,我的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熟人相信,或者想相信,特朗普未經證實的斷言有一定的依據。透過納入事實核查將您的社論擴充套件到額外一頁,應該比您 11 月刊中包含的任何其他內容都具有更高的優先順序。

艾略特·特雷默
榮譽退休教授 托萊多大學

非法藥物限制

在《要麼戒毒要麼死》中,詹姆斯·內斯特說,藥物管制局將致幻抗成癮藥物伊博格鹼列入最嚴格類別的理由是因為它會殺死使用者。這種說法錯誤地讓人覺得美國緝毒署在進行公平、基於科學的分類分析。伊博格鹼像大麻和許多其他不會直接殺死人類的物質一樣被掃入 Schedule I,並且比酒精或菸草安全幾個數量級。甲基苯丙胺、可卡因和嗎啡的限制性類別低於大麻、佩奧特掌和裸蓋菇素,這在任何公正的科學分析看來都是荒謬的。

喬什·馬修斯
透過電子郵件

半空進化

在[懷疑論者]“為什麼悲觀勝過樂觀”中,邁克爾·舍默問為什麼壞事在政治中的影響似乎比好事更大,並在損失厭惡心理中找到了答案,其中損失的痛苦超過了收益的快樂。但其文獻只是一系列發現,而不是一種解釋,儘管舍默的建議,即這種現象是作為一種進化效應而發展的,可能是正確的,但它並沒有增加太多見解。

消極偏見是心理學中的另一個概念,它探討了負面資訊的更大影響。在這裡,普遍的解釋是基於好事和壞事發生的相對頻率。積極的結果更常見,因此負面資訊會脫穎而出,並可能導致更多變化。這種解釋可能隱藏在損失厭惡背後,但該領域和消極偏見似乎佔據著獨立的學術孤島。

羅伯特·伊斯特
消費者行為學榮譽退休教授 倫敦金斯頓大學

舍默回覆:損失厭惡僅僅是一種發現,而不是對悲觀主義盛行的解釋,這是值得商榷的。我認為“厭惡”既是一種行為特徵,也是一種情緒狀態。由於世界對我們的祖先來說是一個更加危險的地方,因此對未來事件更加厭惡風險、謹慎和悲觀是有好處的。要深入解釋為什麼悲觀勝過樂觀,請參閱 2003 年約翰·圖比及其同事發表的題為“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心理學第一定律”的論文,該論文假設,對行為的任何最終進化解釋都必須從熵開始:“自然選擇是唯一已知的自然過程,它可以……抵消否則會發生的不可避免的無序增加。”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熵就會起作用,你會朝著更高的無序狀態發展,所以生命最基本的目的是透過消耗能量來生存、繁殖和繁榮,從而對抗熵.

勘誤

傑里米·許[進展]的“變革之風”應該指 11.5 吉瓦是歐洲海上風電的裝機容量,而不是每年產生的總功率。

詹姆斯·內斯特的“要麼戒毒要麼死”錯誤地暗示 3,500 人中 19 人的死亡率會低於 300 人中 1 人。

大衛·波格[技術檔案]的“科技模仿者的問題”應該指的是蘋果公司,而不是史蒂夫·喬布斯,在 1988 年起訴微軟。喬布斯當時不是公司的一員。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6 卷 第 3 期本文最初以“信件”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6 卷 第 3 期 (), p. 6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