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光
我饒有興趣地閱讀了 Michelle Nijhuis 的文章“乳白色海洋之謎”。1975 年我在美國海軍服役,那年年初我的艦艇在印度洋巡航。我們遇到了 Nijhuis 描述的那種生物發光現象,真是太神奇了。這種體驗不僅僅侷限於觀看海洋:我們還用消防水管裝滿幾桶海水,然後潑灑到甲板上,以此來享受這種現象帶來的樂趣。潑灑海水的動作引起了額外的生物發光。此外,觀看艦艇的尾跡也格外激動人心。我之前沒有意識到,直到最近,“乳白色海洋”現象才得到“深入”(雙關語?)研究。
PHIL DAWSON,華盛頓州埃弗裡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示支援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關鍵的氣候科學
Naomi Oreskes [觀察站] 的文章“氣候科學中的一廂情願”提供了一個幾乎無人提及的關鍵資訊。在對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保守”(最佳情況)估計(系統性地低估了影響)、對未來神奇技術的承諾以及對“積少成多”態度的宣傳(承諾許多微小的個人行動將拯救我們)之間,通常宣傳的關於氣候變化的資訊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一切不會好起來的。
ERIC J. WARD,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
Oreskes 宣稱捕獲和封存二氧化碳的技術不存在。她不屑一顧地否定了冰島的 Orca 專案,因為它單位成本高昂,並批評了其他將 CO2 用於提高石油採收率的專案,推測 CO2“可能會遷移……到大氣中”。
在美國境外有幾個活躍的碳捕獲和封存 (CCS) 專案,特別是在挪威和加拿大,這些專案證明了這項科學確實存在。其中一些專案已經大規模運營多年:位於北海的 Sleipner 專案已經封存了約 25 年,每年封存約一百萬噸,而較新的 Quest 專案在艾伯塔省每年也封存約相同的數量。當然,與大多數技術一樣,這門科學尚未定論。它在不斷發展,並將繼續發展下去。
鑑於“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資料革命”一文(RJ Andrews 撰寫,刊登在同一期雜誌上)描述了南丁格爾如何在 165 多年前令人信服地論證了關注此類資訊的重要性,因此,身為科學史學家的 Oreskes 選擇忽視這些資料,這真是具有諷刺意味。
ROBERT SKINNER,卡爾加里大學副校長(研究)辦公室能源研究顧問,艾伯塔省
在“[觀察站;7 月] 科學對氣候的破壞”一文中,Oreskes 認為,包括大型天文臺、太空望遠鏡和會議在內的幾個科學領域碳足跡巨大。這些說法根本經不起常識的檢驗。在不經意的觀察者看來,天文臺只是一個頂部有圓頂的大型辦公樓。兩者都有大量的計算機和伺服器,並且都有人在白天或晚上工作。望遠鏡的工作原理可能是低功耗的。而且,太空望遠鏡如何造成地球上的碳足跡也令人費解。我也不明白,正如 Oreskes 所描述的那樣,將某個特定的會議從舊金山移到美國中部,如何才能節省差旅費用。例如,與其讓 50% 的與會者跨越美國前往西海岸參加會議,不如讓 100% 的與會者跨越美國一半的距離前往,這樣總的差旅距離是相同的。
我的重點不是質疑這些相當聳人聽聞的說法,而是想知道為什麼 Oreskes 沒有報告對這些說法的解釋。如果能瞭解這種碳汙染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在總體排放量中所佔的比例,那就太好了。否則,科學家如何評估其工作的相對成本和收益呢?
RICHARD COCHRANE,賓夕法尼亞州克拉克斯峰。
ORESKES 回覆:Skinner 說 CCS 科學存在,這是正確的。CO2 可以被泵入並儲存在地下。然而,我的主題不是科學,而是技術。幾乎世界上所有的 CCS 專案都是化石燃料生產的附屬品。大多數所謂的碳儲存專案都是提高石油採收率專案。它們將二氧化碳泵入正在開採的油氣田,以衝出原本會滯留在地下的化石燃料,從而延長油田的壽命。他提到的努力略有不同,但差別不大:Sleipner 專案是天然氣田的一部分。它捕獲了原本會汙染天然氣的 CO2。然後出售並燃燒淨化後的天然氣。Quest 專案是艾伯塔省阿薩巴斯卡油砂專案的一部分,該專案是地球上對環境和社會最具破壞性的化石燃料專案之一。Quest 捕獲了在將瀝青轉化為可用原油的過程中產生的 CO2。這些石油也被出售用於燃燒,從而加劇了氣候危機。
與排放到大氣中的 CO2 相比,儲存這些少量的 CO2 總是好的,但所涉及的量與化石燃料燃燒相關的排放量相比微不足道:在全球範圍內,僅在 2021 年就超過360 億噸。而且,這些專案是否能帶來淨收益尚不清楚。一份報告發現,Quest產生的碳比它儲存的碳還多。其運營商殼牌公司承認,Quest 被設計為一個“示範專案”。如果我們有時間等待,這些專案或許有一天會獲得回報。但時間已經不多了。充其量,CCS 是一種代價高昂的干擾。最壞的情況是,它鎖定了更多的化石燃料投資和基礎設施,而我們正需要在此時逐步淘汰它們。
為了回答 Cochrane 的問題:天文觀測站和太空望遠鏡使用天文數字般的能源。它們在設計、建造和發射方面都是能源密集型的,並且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與普通的辦公樓不同,天文設施通常全天候執行.
至於會議差旅,正在討論的是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年會。其許多參與者來自歐洲,因此將其從舊金山遷至芝加哥(今年的會議將在芝加哥舉行)意味著更多的人將減少差旅距離,從而大大減少整體碳足跡。當然,讓會議主要或完全以虛擬方式進行將大大減少碳足跡.
勘誤
Joanna Thompson [進展] 的文章“快訊”錯誤地指出,可能在 1996 年在埃及發現的一塊太空岩石中鍛造超新星,最有可能發生在 46 億年前我們太陽系的外圍。正確的理論是,超新星發生在一個巨大的塵埃雲中,並最終導致塵埃在我們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階段凝固在我們太陽系的外圍,這個早期階段大約始於 46 億年前。
Michelle Nijhuis 的文章“乳白色海洋之謎”本應將儒勒·凡爾納 1870 年的小說《海底兩萬裡》中的皮埃爾·阿羅納克斯描述為海洋生物學家。
在 Mark Fischetti 的文章“海底的每一寸”中,插圖應歸功於 Maciej Frolow。
Clara Moskowitz 和 Martin Krzywinski [圖形科學] 的文章“3,117,275,501 個鹼基,0 個缺口”本應指出,2022 年科學家們增加了 251,330,203 個鹼基,從而獲得了完全無缺口的基因組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