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問題
在關於進化的特刊中,提出了一個基於錯誤前提的問題:是什麼讓人類變得特殊?作為龐大進化樹上的一個小分支,現代人類在地球上游蕩的時間不超過幾十萬年——時間太短,無法證明大腦的進化是否是物種長期生存的成功策略。如果說有什麼生命形式是特殊的,那將是細菌,它們將在人類實驗成為遙遠記憶後仍然存在。
傑夫·施韋澤
德克薩斯州斯派斯伍德
我發現自己把試圖確定人類起源的嘗試比作學齡前兒童在野餐區四處散落的糖果上進行理論推演。草叢中的好時巧克力表明巧克力生長在那裡,而桌子旁的黃油手指肯定是被人從口袋裡掉出來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發明情景來嘗試和擬合觀察結果是理論的來源。儘管如此,請注意,在我們渴望解釋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將發現過程中的偶然事件提升為主要證據。
大衛·K·艾略特
馬薩諸塞州牛津
現代進化
正如約翰·霍克斯在“仍在進化(畢竟這麼多年了)”中指出的那樣,今天人類種群仍在繼續進化。但是霍克斯沒有討論在過去一個世紀中,醫學和公共衛生改變的一些進化壓力可能造成的後果。現代醫學干預是否會在無意中導致原本會被淘汰的基因突變的生存和傳播,或者導致保護性基因的喪失?
馬丁·J·格林伍德
西澳大利亞州斯特靈
霍克斯回覆:對基因漂變和突變的一些思考表明,我們不必擔心後代會因為醫療技術和其他現代進步而“基因變弱”。如果對有害突變的選擇放鬆,那麼其頻率的變化只能是因為隨機基因漂變。在僅漂變的情況下,大多數罕見突變將在許多代後滅絕。少數突變可能會增加頻率,但大型種群中基因漂變的速度非常緩慢。在我們龐大的人口中,今天的任何罕見突變都需要數千代才能變得常見.
我懷著驚奇和喜悅的心情看待今天的人們透過管理曾經致命的遺傳疾病而過著幸福的生活。如果我們能夠在未來幾千年內以釋放人們擺脫此類致命疾病的方式推進醫療技術和公共衛生,我認為我們沒什麼好害怕基因漂變的.
好奇的生物
在“如果我有一把錘子”中,伊恩·塔特索爾將我們進行符號推理的能力列為人類獨有的特徵之一,這些特徵導致了我們物種在地球上的主導地位的崛起。我認為,我們高度發達的好奇心是另一個關鍵的、人類獨有的特徵。如果沒有動力,我們的符號推理能力將毫無用處,而好奇心可以提供這種動力。
萊昂·M·羅森森
透過電子郵件
塔特索爾回覆:人類的“好奇心”,在我們今天理解的意義上,顯然是由我們想象世界可能與我們直接體驗到的世界不同的符號能力所賦予的.
矛盾的觀點?
我對兩篇文章中陳述之間明顯的矛盾感到困惑。
在他的文章中,塔特索爾寫道,“如果一個種群要納入任何實質性的創新,無論是基因上的還是文化上的,它都需要很小。龐大而密集的人口僅僅擁有太多的遺傳惰性,無法持續地向任何方向推動。” 但是,在他的文章中,霍克斯斷言“我們祖先龐大且快速增長的人口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隨著人類種群擴散到世界各地並變得更大,他們迅速適應了他們的新家園,正是因為這些種群如此之大。”
梅爾·特倫珀
馬里蘭州伯溫高地
編輯回覆:儘管塔特索爾和霍克斯的陳述可能看起來矛盾,但它們實際上指的是不同的進化情景.
塔特索爾的文章側重於早期人類祖先的小種群的進化,這些種群彼此隔離,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在這種條件下,隨機的基因和文化變化(有益的和中性的)可能會迅速積累,從而導致這些種群分化,並最終形成新物種.
相比之下,霍克斯的文章專門關注智人大型種群內部的適應性基因變化。大型種群有更多的交配機會,因此有更多產生有益基因變化的機會,從而促進了我們的物種在從非洲向世界各地擴散時遇到的新環境的適應.
性和實驗
在批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新政策時,該政策要求其資助的科學家在其研究中使用數量相等的雄性和雌性動物受試者[“萬歲差異”,論壇],R·道格拉斯·菲爾茲聲稱這樣做會產生問題,因為它會增加資料變異性。這是胡說八道。
首先,男性和女性參與者之間的差異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統計處理方法來捕捉,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在不增加誤差變異性的情況下比較組群。
其次,認為減少變異性是所有科學家的目標,這種想法令人恐懼。我可以透過只研究紫色的、0.5米高的椅子來減少椅子上的資料變異性。然後我只能對那些特定的椅子進行概括。
辛西婭·惠塞爾
安大略省勞倫森大學
菲爾茲錯誤地陳述說,當將性別新增到實驗中時,它會將樣本量減半並增加變異。在研究或實驗設計中,人們透過消除樣本內的差異或透過將差異構建到設計中來減少方差。因此,在後評估階段,人們可能有一個“二乘二設計”(實驗組與對照組以及男性與女性)。
大衛·洛佩茲-李
南加州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菲爾茲回覆:實驗研究的本質是仔細區分。比較相似的組群可以進行更具辨別力的區分。沒有神奇的統計方法可以克服方差增加的現實:將類別數量從兩個增加到四個使得在不增加樣本量的情況下更難以得出結論.
科學方法使用演繹推理來拒絕特定的假設。與惠塞爾的斷言不同,它不允許任何概括。此外,只有一小部分NIH資助申請獲得資助。該指令強制要求在每個資助中測試一個特定的假設,並繞過了正常的同行評審,同行評審會考慮在每種情況下測試假設是否明智或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