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我們不信任科技”

《大眾科學》2014年1月刊的讀者來信

不被信任的裝置
大衛·波格在“[TechnoFiles]”專欄文章“我們不信任科技”中問道,我們如何知道 iPhone 上的隱私開關是否真的有效? 如果軟體不是閉源而是開放供檢查,我們就可以知道這一點。 開源軟體最大的優勢在於,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對其進行審查,以確保它能按其所述執行操作,並且僅此而已。

裡弗·阿特
英國,曼徹斯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模擬細胞
在“模擬活細胞”一文中,馬庫斯·W·科弗特描述了第一個完整的單細胞生物體——生殖支原體細菌的計算機模型的卓越成就。 現在是否可以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停用細菌 525 個基因中的儘可能多的基因,同時仍然允許模型細胞分裂,以此來研究過去可能存在更簡單的生物體,併為追溯生命起源提供可能的途徑?

戈登·李
透過電子郵件

科弗特回覆: 我和其他人實際上正在考慮如何刪除基因,以找到比生殖支原體基因更少的活菌株。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原因有幾個: 首先,有很多潛在的解決方案。 其次,順序很重要——您敲除的每個基因都會產生後果; 在某些情況下,必須先移除一個基因才能移除另一個基因,否則細胞就會死亡。 我們希望我們可以使用我們的模型來深入瞭解最佳方法,並可能根據該見解提出細胞的設計

我們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是,每次模擬(細胞分裂一次)大約需要 10 個小時,因此生成我們需要的模擬數量在計算上令人生畏。 幸運的是,我們將在幾年內得到答案.


可再生能源的遲緩
瓦茨拉夫·斯米爾關於使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緩慢而漸進的因素,以及可能加速這一程序的政策的出色文章[“太陽能和風能的漫長而緩慢的崛起”],沒有提及化石燃料享有的鉅額全球補貼(每年約五千億美元)。 這使得可再生能源難以競爭。 對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提高效率的緊迫性的理解,因這種經濟扭曲而受到嚴重阻礙。

彼得·埃利斯頓
澳大利亞,克朗塔夫

在關於我們將緩慢轉向可再生能源的證據中,斯米爾引用了從木材過渡到煤炭,以及從煤炭過渡到石油所花費的 50 到 60 年。 這讓我想起了投資顧問在引用基金業績時,在戰略規劃宣告中附帶的警告:過去的業績並不保證未來的業績。

這些過渡時期發生在與 1930 年開始的向天然氣過渡截然不同的情況下。此後的情況也截然不同。 一個不同之處是 20 世紀人口的爆炸性增長。 另一個是國內消費主義的需求/期望的增長。 但主要的區別在於瞭解人類活動相對於碳燃料的後果。 這種認識表明,如果人類沉迷於讓不受監管的資本主義市場按其自身速度發展的奢侈,那麼在我們完成即將到來的轉型之前,我們很可能註定要生活在一個不適宜居住的星球上。

實施轉型計劃存在巨大障礙。 那些擁有碳基、改變氣候的燃料合法所有權的人,即使生物圈的福祉要求他們這樣做,也不願意放棄其儲備帶來的利潤。 人類傾向於認為他們在有生之年觀察到的事物是正常的,並且可以合理地預期會繼續下去,即使這顯然是歷史異常。

理查德·法爾曼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特克薩達島.


日心說的敵意
丹尼斯·丹尼爾森和克里斯托弗·M·格蘭尼在“反對哥白尼的案例”中描述的,在 16 和 17 世紀反對哥白尼日心宇宙論的論點中引用的科學證據,不應導致我們忽視宗教反對這一革命性思想所造成的巨大且悲慘的社會後果。 基督教很久以前就與地心宇宙論結盟,將人置於特殊創造的頂峰,擁有不朽的靈魂,並能夠透過完美的自由意志選擇善或惡。

哥白尼革命、達爾文革命和弗洛伊德革命已經摧毀了這種令人安慰的意識形態。 對進化論、氣候變化,甚至對轉基因生物可能帶來的益處的拒絕,反映了一種自我毀滅性的對科學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主要源於受傷的宗教情感。 現代社會的這種創傷不會僅透過科學教育就能治癒。

傑夫·弗里曼
美國,新澤西州,拉威.


隱藏的思維
約翰·A·巴格的文章“我們的無意識思維”深入探討了無意識過程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但讓我感到有些不滿意。 他在一段結尾時說,“為了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我們需要學會接受我們的無意識自我”,但他忽略了提供建議。 我認為冥想對我的幫助很大。

喬·克里斯蒂
透過電子郵件

巴格描述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要求參與者根據對候選人照片的短暫一瞥來判斷其是否適合擔任公職。 令我失望的是,許多有趣的後續問題沒有得到追問。 例如:是否存在一個可預測的智商水平,超過這個水平的人在被要求參加如此愚蠢的任務時只會一笑置之? 參與者的水平是否代表了整個投票人群的特徵?

史蒂夫·蒙登
透過電子郵件


減少的疾病
在丹尼爾·C·施萊諾夫彙編的“50 年、100 年和 150 年前”專欄中,題為“對抗沙眼”的專案摘自 1964 年 1 月的一篇文章,指的是當時近 5 億人感染了該疾病。

您的讀者可能想知道,自那時以來,感染人數已降至 2140 萬。 雖然部分減少是由於衛生和生活條件的總體改善,但大部分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一項旨在消除致盲性沙眼的全球倡議的結果,該倡議建立在 SAFE 策略的基礎上: s 眼瞼內翻倒睫手術、a 抗生素、f 面部清潔和 e 環境改善。

休·泰勒
澳大利亞,墨爾本人口與全球健康學院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10 Issue 5本文最初以“讀者來信”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0 卷第 5 期(),第 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51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