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一種精神活性“派對藥物”,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特K,正讓製藥公司趨之若鶩。它在臨床上用作動物和人類的麻醉劑,已被證明是治療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自殺行為的極其有效的藥物。
而且它起效非常快。與通常需要數週才能起效的傳統抗抑鬱藥不同,氯胺酮能在短短兩小時內緩解抑鬱症。“它顛覆了我們對抑鬱症治療的認知,”紐約市西奈山醫院的精神科醫生James Murrough說。
各公司競相開發可獲得專利的藥物形式,研究人員則努力瞭解它如何影響大腦。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正在為他們的患者開具氯胺酮的超適應症處方,即使他們的一些同事擔心對其長期影響知之甚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NIMH) 所長Thomas Insel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表示,對氯胺酮的興奮表明,人們多麼迫切需要新的抑鬱症藥物。許多製藥公司在過去五年中關閉了其精神健康部門,並且在過去幾十年中,抑鬱症藥物治療方面沒有取得重大進展。
今天最常見的抗抑鬱藥靶向大腦的血清素或去甲腎上腺素通路(有些同時靶向兩者)。氯胺酮阻斷訊號分子NMDA,穀氨酸通路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通路參與記憶和認知。Murrough說,在研究氯胺酮之前,甚至沒有人知道該通路與抑鬱症有關。
2013年,他的團隊發表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氯胺酮超適應症試驗,共有73名參與者。試驗發現,在嘗試過三種或更多其他藥物但未獲成功的患者中,該藥物在治療24小時後使64%的患者抑鬱症狀減輕。第二組接受了鎮靜劑咪達唑侖;在這種情況下,症狀減輕了28% (J. W. Murroughet al. Am. J. Psychiatry 170, 1134–1142; 2013)。Murrough的團隊現在正在對接受氯胺酮治療的患者進行腦部成像,以試圖剖析該藥物的工作原理。
Murrough表示,在該藥物廣泛使用之前,還應進行對其長期影響的研究。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分校的生物倫理學家Dominic Sisti擔心,已經有太多醫生將其視為其常規治療手段的一部分。西奈山醫院的精神科醫生Kyle Lapidus說,氯胺酮應該如何給藥仍有待確定。他已經為一些患者開具了氯胺酮的超適應症處方,並猜測全國有數十名醫生也在這樣做。在治療劑量下,它通常會產生分離性、靈魂出竅的感覺,持續不到一個小時。在較高劑量下,娛樂性使用者報告會體驗到“K洞”,這是一種深度迷失方向的狀態,伴隨著生動的幻覺。
各公司希望透過開發可獲得專利的氯胺酮變體來治療抑鬱症,從而獲利。一種含有稱為艾司氯胺酮的結構變體的鼻腔噴霧劑在2013年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夢寐以求的“突破性療法認定”。該認定允許其製造商,位於新澤西州新布倫瑞克的強生公司,透過監管程式快速審批艾司氯胺酮。該公司計劃在今年年初發布一項200人研究的結果;其神經科學研究主管Husseini Manji表示,初步結果“看起來非常好”。
上個月,一家名為Naurex的公司,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埃文斯頓,釋出了一項386人試驗的結果,表明其自身類似氯胺酮的藥物GLYX-13成功治療了大約一半患者的抑鬱症,且沒有致幻副作用。瑞士巴塞爾的羅氏公司預計也將在今年年初發布一項針對357人進行的名為decoglurant的藥物試驗結果,該藥物靶向穀氨酸通路。
Sisti表示,尚不清楚為什麼氯胺酮的精神活性作用被認為是缺點。他質疑,如果未經修飾的氯胺酮效果同樣好,卻讓患者為獲得專利的非分離性藥物支付更多費用,這是否符合倫理。
NIMH的Carlos Zarate表示,氯胺酮的快速起效對於預防自殺尤其有希望。剛剛嘗試自殺的人可能無需像過去那樣被送入機構接受數週治療,而是可以用氯胺酮治療,並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出院。Zarate發現,氯胺酮似乎專門影響自殺意願,無論一個人是否患有臨床抑鬱症 (E. D. Ballard et al. J. Psychiatr. Res. 58, 161–166; 2014)。這一觀察結果表明,自殺行為可能與抑鬱症不同。Zarate正在使用氯胺酮治療約50名抑鬱症患者,其中一些人有自殺念頭,以研究這些影響。
今年年初,他的團隊將開始一項為期多年的研究,物件是在過去兩週內嘗試過自殺的人,對他們的大腦活動進行成像,並將他們與一年多前嘗試過自殺的人以及從未嘗試過自殺的抑鬱症患者進行比較。最近嘗試過自殺的人將被納入氯胺酮的臨床試驗;與此同時,Zarate希望更多地瞭解活躍自殺的大腦是什麼樣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5年1月7日首次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