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來支援我們。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今,老鼠很少受到歡迎,但在大約3000年前,現代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在從其他地區遷徙時,將這些生物作為食物來源帶在身邊。透過分析古代和現代老鼠的基因變化,科學家們追蹤了這場人類遷徙的路徑。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伊麗莎白·馬蒂索-史密斯和朱迪思·H·羅賓斯研究了整個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古代和現存太平洋鼠種群的線粒體DNA(mtDNA)序列。老鼠似乎不太可能是古代人類遷徙資訊的來源,但由於Rattus exulans不會游泳,科學家們知道它們到達新的島嶼完全是因為人們用古代的舷外支架獨木舟運送它們。研究人員鑑定了三個基因上不同的老鼠種群,以及從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泰國和波利尼西亞在內的不同地區回收的mtDNA中清晰的地理模式。(該團隊總共分析了131個樣本,其中包括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的老鼠遺骸,這些遺骸比人類遺骸更豐富且更易於研究。)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這些發現排除了關於古代拉皮塔人如何分散到大洋洲島嶼的兩種簡單模型。相反,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更復雜的觀點,即拉皮塔人從東南亞遷徙到波利尼西亞,並在途中與其他文化進行了重要的互動。作者總結說:“將這些結果與考古學、比較語言學和人類種群分子生物學等其他領域的結果相結合,將是我們充分理解該地區複雜史前史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