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表明含有葉綠素的藍綠藻(也稱為藍藻)在極紅光下生長時,儘管光能較低,仍能進行一些光合作用。
不久之後,《宇宙》雜誌刊登了這一發現,並發表了一篇題為“突破極限:藍藻能否改造火星?”的精彩文章。副標題寫道:“藍綠藻可以在極低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的發現對天體生物學具有重要意義。”
然後,在2020年1月19日,肯塔基州參議員蘭德·保羅在一條推文中引用了這篇文章,該推文還說:“儘管氣候 alarmist 預測,人類可能會在未來數億年內生存下去。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開始在合適的衛星或行星上創造大氣層。”然後他發推文說:“既然有這麼多億萬富翁,為什麼不設立一個1000萬美元的私人獎金,獎勵給那些基因改造出一種能夠在泰坦星寒冷甲烷湖中茁壯成長的O2生產生物的科學家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想法在我看來,嗯,很古怪。我知道物種不會持續數億年。即使有可能改造土星衛星泰坦星,無疑也比一些億萬富翁的零錢花費更多。
所以我聯絡了埃默裡大學古生物學家兼地質學家安東尼·J·馬丁。他指出,另一種人類物種,尼安德特人,“只持續了[大約] 35萬年就滅絕了。”我們這個物種,智人,在趕上尼安德特人之前還有數萬年的時間。
然後我寫信給愛丁堡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史蒂夫·布魯薩特。“如果我們再活1000萬年,我們將成為紀錄保持者,”布魯薩特回信寫道。“我想不出有哪個物種能接近那種壽命。一千萬年前甚至還沒有人類血統——我們的祖先還要過幾百萬年才會與黑猩猩分離。”(關於馬丁和布魯薩特所著書籍的播客可以在ScientificAmerican.com找到。)
再來說說第二條推文。我們網站上2016年的一篇客座部落格文章實際上聲稱,泰坦星可能是太陽系中第二好的(在某些方面比月球或火星更好)人類居住地——從現在開始算起,要過很長很長時間。
出於對用廉價製造的工程微生物為泰坦星充氧的想法的好奇,我寫信給一位行星科學家。這位要求匿名的人士回覆說:“我很欣賞保羅參議員不是行星科學家,顯然也不是經濟學家,但很明顯他可以成為一名幽默作家。我不確定就泰坦星大氣層的密度或向甲烷混合物中新增遊離氧的危害進行更長時間的講座是否會有幫助。”這位科學家還提到了“找到一種在94開爾文度[-290華氏度]下產生氧氣的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的挑戰。
然後我收到了來自南丹麥大學地質學家、《氧氣:四十億年曆史》一書的作者唐納德·坎菲爾德的訊息。“據我們所知,”坎菲爾德寫道,“所有生命都需要水,所以如果我們正在尋找生命在其他物質中茁壯成長,我們正在將邊界推得遠遠超出我們對生命功能的理解。這樣的發現將是基礎性的,但遠遠超出我們現在對生命的瞭解。獎金將是附帶的,諾貝爾獎將在其後到來。”
我有沒有提到地球在中晚元古代的硫化海被稱為坎菲爾德海洋,以紀念他的研究?無論如何,坎菲爾德繼續說道,“我認為,為那些能夠生產大量氫氣用於能源、塑膠或一些其他有用的碳氫化合物作為其大部分新陳代謝的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提供獎金可能會更明智。”
因為如果我們打算就能夠幫助人類的設計微生物提出想法,它們最好是好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