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塔·康科迪亞號的體積是泰坦尼克號的兩倍多,是1月13日在義大利西北海岸傾覆時沉沒的最大的客船。義大利當局表示,截至目前,船上4200多名乘客和船員中,至少有18人已確認死亡,14人失蹤,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稱,保險成本可能達到10億美元。現在,世界各地的打撈公司正準備迎接這項艱鉅的任務,即打撈這艘船,而其岌岌可危的位置使挑戰變得更加複雜。“殘骸位於深水邊緣,可能會再下降200英尺[60米]或更多,”國際打撈聯盟秘書長邁克·萊西說。
科斯塔·康科迪亞號是歌詩達郵輪公司的旗艦,僅在2006年下水。這艘豪華郵輪的建造成本約為6億美元建造,內部體積約為112,000總噸位——相比之下,泰坦尼克號的總噸位僅為46,000左右。現在,它撞上吉利奧島附近的暗礁後,右舷側傾,部分淹沒在淺水中。((上週,另一艘歌詩達郵輪上的1000多名乘客和船員在船上發生火災並導致船舶電力中斷後,忍受了三天的不愉快狀況。歌詩達·阿萊格拉號在2月27日漂流了幾個小時,之後才獲得拖船,將船上所有人帶到塞席爾,並在3月1日下船。)
荷蘭打撈公司斯密特於2月12日開始從殘骸中抽取燃料,以防止汙染水域。該公司總共需要從17個獨立的油箱中清除約2400公噸的重油。粘稠的燃料會變得濃稠,難以泵送,因此斯密特正在管道中注入蒸汽以加熱和鬆動燃料。它還在泵入海水以代替抽出的燃料,並防止殘骸在海底移動。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油箱排空後,打撈人員可以將殘骸拖走。現在有十家公司正在競標這樣做,並將於3月初提交提案。萊西說,最乾淨、最直接的解決方案是將船隻扶正並拖到拆船廠。“這樣你就可以一次性處理掉整艘船,”他解釋道。
扶正殘骸的一個想法是使用放置在船下的巨型充氣袋來支撐它。萊西對這個想法不太熱情:“每個人都在談論該死的充氣袋,但沒有足夠大的充氣袋來完成這項工作。它們可能會有所貢獻,但不足以單獨完成這項工作。”
一種奇特的解決方案是將充氣的聚苯乙烯球泵入科斯塔·康科迪亞號,使其漂浮到水面,這個想法過去曾在冰島和科威特嘗試過。(一個類似的概念,使用乒乓球,實際上最早在1949年的唐老鴨漫畫中被提及,科幻傳奇人物亞瑟·C·克拉克在一篇類似的觀點中引用了《來自大淺灘的幽靈》,建議數十億個玻璃氣泡可以抬起泰坦尼克號。)萊西也不太看好這個想法。“我多年來沒有聽說過它們被使用——它們會造成巨大的混亂,因為你無法控制它們,它們會遍佈整個海域和每個該死的地方,”他說。“它們真的很難清理,所以我不認為當局會輕易接受在這裡使用它們。”
更可能的是,打撈人員將依靠起重機。萊西說,這絕非易事——殘骸太大了,任何單臺起重機都無法勝任。起重機不僅要將船隻扶正,還要將其固定到位,以防止其向下滑動。為了使他們的任務更輕鬆,打撈隊將希望儘可能多地抽出水,這意味著要修補船體上的巨大裂口,以防止水倒灌,荷蘭殘骸移除公司 Euro Demolition 的經理彼得·特龍普說。
特龍普懷疑這是否能做到。 Euro Demolition 和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打撈公司 T&T Bisso 正在合作提出一個切割船隻的方案。“我們認為重量太重,損壞太嚴重,無法重新浮起它,”特龍普說。這些公司將使用配備能夠切割五釐米厚鋼板的金屬剪刀的起重機,將殘骸切割成重量為 200 至 300 公噸的可吊起塊狀物。之後,他們將使用直徑為三米的電磁鐵清理海底的碎片。
如果可以做到,拖曳會更快。“我聽說在六個月內完成是可行的,”萊西說。如果特龍普和他的同事最終確實對科斯塔·康科迪亞號進行了切割工作,他們估計可以在八到十個月內完成。
即使科斯塔·康科迪亞號可以完整地運回港口,似乎也不太可能對其進行修理並重新投入使用。“沒有人願意乘坐它旅行,”萊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