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樹冠橋樑幫助懶猴、長臂猿和其他瀕危物種

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只是眾多受益於這種簡單而有效的保護解決方案的樹棲動物的最新例證

巴西狨猴穿過樹冠橋樑的相機陷阱拍攝的影片。

費爾南達·阿布拉/史密森尼  

2014年7月,超強颱風“威馬遜”席捲中國南部島嶼省份海南,摧毀了至少23,000所房屋,造成20億美元的損失。然而,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人類。在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球上僅存30只海南長臂猿——世界上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的家園——山體滑坡撕裂了部分森林。由於它們棲息地的關鍵部分現在被深溝分割,這種樹棲物種長臂猿被迫跳躍長達50英尺的距離才能從一個區域到達另一個區域。

長臂猿開始依賴僅有的兩個地點來穿越樹木形成的裂縫,有時它們勉強才能成功——僅透過設法抓住特定棕櫚葉尖端來緩衝跌落。“這非常可怕!”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國保育部主管陳柏嘉說,他負責管理海南長臂猿保育專案。幾個月過去了,陳柏嘉注意到,頻繁的使用導致葉片磨損和下垂,有可能導致長臂猿連同葉片一起墜落——並將這個極度瀕危物種的棲息地分裂成孤立的島嶼。“我不知道葉片還能支撐長臂猿多久,”他說。“我想,‘現在是我們建造一些東西的時候了。’”

海南長臂猿在樹冠橋首次安裝176天后開始使用它。 鳴謝: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正如最近在《科學報告》中描述的那樣,陳柏嘉和他的同事轉向了空中橋樑——陸生野生動物地下通道和高架橋的樹棲對應物。他們聘請了專業的攀樹者,不畏陡峭的地形,安裝了一座簡單的橋樑,最高點為 33 英尺,由兩條平行的登山級繩索組成。包括人工和材料,橋樑的安裝成本為 5,000 美元。長臂猿花了五個多月才學會使用,可能是因為它們以前從未遇到過人工結構。但是,一旦它們學會了使用繩索,它們就開始定期使用橋樑進行安全、快速的穿越。(檢視 影片。)

重要的資訊是,解決類似保護問題的方案“不必非常複雜,也不必非常昂貴,”陳柏嘉說。“有時候,簡單就是美。”

墨爾本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凱莉·索恩斯說,陳柏嘉和他的同事的工作為越來越多的證據增加了新的內容,這些證據表明人工橋樑對於幫助樹棲動物穿越破碎的景觀以獲取棲息地和聯合種群非常有用。索恩斯沒有參與海南專案。“關於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物種,我們獲得的此類研究資訊越多,就越好。”

空中橋樑已在秘魯、英國、印度、肯亞、巴西、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地區使用,以幫助從有袋鼯鼠和松鼠到樹懶和捲尾猴等各種動物。但是,許多空中橋樑裝置都是小型、一次性專案,由當地組織甚至個人進行,很少或根本沒有對有效或無效的措施進行科學研究。此外,針對一種物種或棲息地的解決方案可能不適用於另一種物種或棲息地。

豪豬在靠近巴西聖保羅州坎塔雷拉州立公園的樹冠橋上。 鳴謝:ViaFAUNA/法比奧·費拉奧

“在最近關於長臂猿的論文中,他們建立了一個特定的設計——兩條平行繩索——對於長臂猿來說是完美的,但可能不適用於亞馬遜地區的蜘蛛猴,”史密森尼保護生物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費爾南達·阿布拉說,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我們想要的是在熱帶國家建立關於哪種結構最適合具有不同行為的不同物種的知識。”

在 2021 年初,阿布拉將開始測試人工橋樑在幫助各種物種穿越數百英里高速公路方面的有效性,這條高速公路從馬瑙斯延伸到巴西亞馬遜雨林中的博阿維斯塔。她將首先比較兩種不同的設計——單根大繩索和二維繩索網格——以幫助兩種受威脅的物種:斑 tamarin 猴和蓋亞那蜘蛛猴,這兩種猴子都經常被汽車撞死。如果成功,她的發現將提供概念驗證,她希望能夠擴大規模。

一個繩索網格橋的計算機模型,用於幫助兩種受威脅的物種:斑 tamarin 猴和蓋亞那蜘蛛猴,這兩種猴子經常在穿過巴西亞馬遜雨林從馬瑙斯到博阿維斯塔的高速公路上被車輛撞死。 鳴謝:費爾南達·阿布拉 (ViaFAUNA/SCBI/CCS)

幸運的是,已經有希望實現這一目標。瓦伊米里·阿特羅阿里部落的成員(道路穿過他們的土地)熱衷於幫助阿布拉找到安裝橋樑的最佳地點,並在她的研究結束後維護這些結構。瓦伊米里·阿特羅阿里人也已經表示有興趣學習自己建造橋樑,以便他們可以安裝更多的橋樑。“他們想避免動物被殺死,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浪費——因為動物是他們的食物,他們的肉類來源,”阿布拉說。“現在他們參與了這個專案,這對我來說是黃金。”

與在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進行的長臂猿研究不同,大多數人工橋樑都安裝在人類占主導地位或至少存在於景觀中的地方。在這些情況下,獲得當地人的支援對於長期成功通常至關重要,英格蘭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靈長類動物保護主義者安娜·內卡里斯說,她沒有參與長臂猿研究。內卡里斯研究了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農業區的受威脅的懶猴,她親身吸取了這個教訓。最初,她和她的同事試圖透過安裝工業橡膠條來連線動物賴以生存的高度分散的樹木。但是,雖然懶猴喜歡橡膠橋,但動物所居住土地上的農民“不在乎,”內卡里斯說。“如果發生風暴,橋樑被吹倒了,他們甚至不會告訴我們。”

為了贏得農民的支援,內卡里斯意識到她可以使用 PVC 管,這些管子可以同時充當懶猴的橋樑和有價值的農業灌溉來源。這些管道——用強力電線綁在兩側的樹上並支撐——從天然溪流延伸到田野,允許他們利用山坡梯度輸送水。農民通常必須花費大約六個月的工資才能購買這樣的系統。與此同時,內卡里斯和她的同事透過向孩子們介紹這些動物併為每個家庭分配一個單獨的懶猴吉祥物,來建立當地人對懶猴的自豪感和興趣。正如該團隊上個月在《多樣性》雜誌上報道的那樣,懶猴現在只是至少 20 種物種之一——包括爪哇椰子貓、領角鴞、爪哇翠鳥和霍氏樹鼩——這些物種使用維護良好的橋樑進行穿越或棲息。                   

索恩斯說,雖然空中橋樑不能替代保護完整的棲息地,但它們可以在幫助物種在日益以人類為主導的景觀中生存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許多地方,很多東西已經被嚴重改造,很多東西已經丟失,”她說。“我們也應該尋找方法來幫助物種在這些改造過的環境中繼續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