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伯特·F·肯尼迪提出了一種陰謀論,聲稱新冠病毒“種族定向”針對白人和黑人,而放過了德系猶太人和中國人。雖然這種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說法過去是,現在也仍然很容易被關於新冠病例和死亡的全球資料駁斥,但肯尼迪將其作為一種科學理論提出,並被廣泛傳播。
這並非首次出現關於新冠病毒的論斷傳播。在整個疫情期間,關於不同人群在新冠病毒易感性方面存在基因差異的類似論斷也曾出現。每一種論斷都提出了獨特的生物學原因,解釋為何不同種族或族裔群體感染風險較高或較低。與肯尼迪關於猶太人和中國人的荒謬斷言一樣,這些論斷也已被資料駁斥。新冠病例和死亡情況表明,疫情期間差異性易感性的可能驅動因素是貧困以及從事更容易暴露於導致新冠病毒的工作。
恐懼和偏執使人們非常容易相信種族和族裔在疾病易感性方面的差異,並揭示了對我們共同易受疾病侵襲的深刻而廣泛的誤解。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們表明,這些想法可能有多麼危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肯尼迪的論斷之所以引起共鳴,正是因為它們觸及了許多人腦海中已有的關於種族和免疫力的觀念。即使人們只是片刻地接受了肯尼迪的斷言——問自己,“這可能是真的嗎?”——他們也展示了血統與免疫力之間存在聯絡的假設是多麼強大的一個觀念。畢竟,我們的免疫系統是基於我們的生物學,而生物學是我們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鑑於此,得出種族或族裔群體之間存在共同特徵的結論似乎只是一個小小的飛躍。
然而,如果不加審視,這種思路就會導致一個錯誤的觀念,即疾病免疫力以及任何其他生物學特徵在不同種族和族裔群體之間以清晰而明顯的模式變化。作為一名流行病學家和一名歷史學家,我們分別認為,重要的是要討論這些觀念的來源——以及為什麼在許多情況下,它們與流行病學科學或醫學史告訴我們關於人們對傳染病的不同易感性的情況幾乎沒有關聯。
首先,對這種疾病的易感性是基於暴露。如果沒有病原體(致病因子,無論是病毒、細菌還是其他微生物),就沒有風險。但與大多數傳染病一樣,僅暴露於病原體不足以引起新冠:即使暴露於病原體,許多人也只有輕微症狀或根本沒有症狀。由於人們幾乎立即認識到該疾病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並且該家族的幾種病毒已經在人群中傳播,因此很快就出現了關於某些人群是否可能具有先前免疫力的問題。令人震驚的是,人們形成關於哪些群體受到保護或面臨風險的觀點所需的“證據”是如此之少。
早在2020年2月10日,就有理論在網上流傳,認為東亞人,特別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在基因上易感染這種名為SARS-CoV-2的冠狀病毒。一篇文章,為旅遊業撰寫,解釋了支援這種易感性的證據來自當時一項關於僅八個人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2 (ACE2) 受體的預印本研究,其中一人是亞洲人。儘管樣本量如此之小存在缺陷,但該旅遊業文章還是得出了 30 個獨特種族和族裔群體的易感性排名。當時,中國境外報告的新冠病例非常少。來自托斯卡納的義大利人被作者列為易感性最低的人群之一。一個月後,義大利處於封鎖狀態,醫院不堪重負。
早期關於新冠病毒是東亞人特有疾病的說法可能是由否認和恐懼共同驅動的——如果只有東亞人易感,那麼其他種族或族裔群體就不需要擔心。許多關於種族免疫力的類似理論已在新冠病毒中流傳,每種理論都側重於不同的種族或族裔群體,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對病毒的恐懼,以及相信自己和家人安全的願望,很可能助長了這些論斷的傳播。相反,這些論斷的傳播可能使人們相信預防措施是不必要的,從而進一步助長了疫情本身。
顯然,流行病學的基本任務是辨別特定群體是否更容易感染特定疾病或面臨風險。這些資訊構成了有針對性干預的基礎。種族(一種社會而非生物學分類)和族裔是此類評估中經常使用的類別之一(以及年齡段、職業、地理位置等等)。但是,以這些類別來構建疾病易感性可能會適得其反,給人們留下他們不屬於高危人群的印象。佐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缺乏生物學解釋的情況下,知道黑人社群和其他有色人種社群的新冠死亡率最高,也降低了白人美國人對新冠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感染控制措施的支援。
關於種族或族裔在免疫力或疾病易感性方面存在差異的理論並非新鮮事。在 1347 年的冬天,黑死病開始在歐洲蔓延。到 1348 年春天,謠言開始流傳,稱作惡者故意透過毒害水井來製造瘟疫。與此同時,針對猶太人的暴力事件開始發生,包括對整個猶太社群的大屠殺。到夏末,針對猶太社群的水井投毒指控比疾病傳播得更快;在一些地區,暴力事件在周邊地區發生首例瘟疫病例之前就已經爆發。迫害和替罪羊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於在 1348 年夏天,教皇克雷芒六世發表官方宣告,譴責暴力行為,並宣告猶太人與基督徒一樣有可能死於瘟疫;教皇在當年秋天又發表了兩份宣告重申了這一資訊。
我們在種族和族裔群體之間劃定的界限並不代表免疫力方面真正的生物學差異。但恐懼和偏執使這種觀念在每一次新的疫情中死灰復燃。在 1992 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來自猶他州的一位白人中產階級母親瑪麗·費舍爾發表了一篇有力的演講,提醒她的聽眾,傳染病不分階級、種族或國界。“艾滋病毒對它攻擊的人只有一個要求:你是人嗎?”她說。
新冠病毒在質問我們,為什麼我們還沒有吸取這個教訓。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多位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