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用於測量牛奶脂肪含量的熒光探針有望加強牛奶質量控制流程,特別是在資源有限的地區。
在全球範圍內,超過 60 億人經常食用牛奶。脂肪含量是公認的牛奶質量指標,因為它與蛋白質、維生素和營養素含量密切相關。而且,脂肪含量通常是家庭消費者在商店選擇牛奶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目前主要的牛奶脂肪測量方法包括紅外分析、蓋勃法和乳脂計。紅外方法非常複雜且昂貴,但速度極快。乳脂計簡單且經濟,但無法顯示確切的脂肪量。另一方面,蓋勃法可提供準確的讀數,但需要腐蝕性硫酸和訓練有素的操作人員。“然而,我們的系統包含了這些方法的所有優點,而且仍然方便、經濟且易於應用。它非常適合個體送奶工、小型牛奶作坊和普通家庭使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張永泰解釋道,他領導了這項工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Chang 系統核心的疏水性二吡咯亞甲基硼 (Bodipy) 基探針被命名為“牛奶橙”,並透過涉及超過 10,000 種染料的化合物篩選策略確定。一種被稱為解聚誘導熒光的現象是該分子熒光訊號的原因,其熒光訊號隨著牛奶樣品中脂肪濃度的增加而遞增,並且可以使用熒光檢測器輕鬆測量。在水中,Bodipy 染料會自淬滅,因為它們會聚集在一起。然而,牛奶脂肪中的甘油三酯為牛奶橙聚集體的解離和熒光提供了理想的疏水環境。
義大利都靈大學的乳品技術專家朱塞佩·澤帕稱該方法具有創新性。“短分析時間對於需要在裝瓶前測試加工牛奶的牛奶工廠非常重要。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它使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染料。”他接著說,他很想知道該方法是否適用於非均質牛奶,尤其是非牛奶。
該團隊目前正在印度及周邊國家尋求商機,在這些地區,對包含牛奶橙的手持裝置的需求巨大。
本文經《化學世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2014 年 8 月 28 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