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國的一些量子光學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實驗,其中光子一次一個地透過裝置。每個光子被引導沿著兩條路徑傳播,一條路徑具有水平偏振,另一條路徑具有垂直偏振。然後,實驗人員可以選擇使用水平或垂直偏振器進行分析,以揭示光子走了哪條路徑,或者使用對角偏振器,以揭示干涉條紋和反干涉條紋。這一切聽起來是否很熟悉?這個特定實驗的奇特之處在於,選擇使用哪種偏振器的決定發生在光子已經分裂成兩條路徑之後。結果表明,決策的時機根本不影響結果。實際上,結果與主要文章中描述的簡單實驗的結果一致。此實驗的參考文獻:V. Jacques等,《科學》315,966 (2007)。
正如我們在主要文章中提到的,似乎你可以使用這種延遲選擇功能來即時傳送訊號。為了理解這一點,請考慮那裡描述的設定,以解釋量子擦除器通常是如何工作的:你將粒子透過兩個狹縫,以便它們可以發生干涉,但是單獨的光子會在狹縫附近反彈,從而破壞干涉。透過對光子進行特殊型別的測量,你可以擦除哪個狹縫的資訊並恢復干涉。
要使用這種設定來嘗試向遠處的人傳送訊號,你可以安排可能發生干涉的粒子一直傳播到接收者那裡,她可以觀察到它們到達時是否形成干涉條紋。同時,你必須讓光子隨時待命,也許透過讓它們在長的光纖線圈中迴圈。現在,當接收者即將接收一批粒子時,你可以透過測量相應的光子來確定每個粒子通過了哪個狹縫(因此她將看不到那批粒子的干涉),從而向她傳送“0”,或者你可以透過進行恢復干涉的特殊測量來發送“1”。由於延遲選擇效應,似乎你的測量選擇將立即決定接收者看到的內容,無論她離你有多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主要文章中討論的明顯悖論一樣,這種策略被挫敗了,因為要看到粒子形成的干涉條紋,你遠方的朋友必須首先將它們分成兩組,以將形成干涉條紋的粒子與形成反干涉條紋的粒子分開。但是,要進行這種劃分,她需要知道你的特殊光子測量的結果——本質上有兩種型別的擦除結果,一種對應於粒子干涉條紋,另一種對應於粒子反干涉條紋——而且該資訊傳遞給她的速度不會超過光速。
更多探索
• 檢視量子擦除實際操作的幻燈片
• 在部落格中討論該實驗
• 你做實驗需要什麼
• 偏振器對光子做什麼
• 量子擦除器如何工作
• 關於偏振薄膜的說明
• 實驗故障排除
• 更多實驗
• 印刷版中的三偏振器難題的答案
• 波浪往何處去?更多關於干涉
• 前沿實驗:干涉足球
• 延遲選擇實驗
• 量子粒子真的在做什麼?
• 什麼被擦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