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糖尿病進入自動駕駛模式

新裝置或可免除患者監測血糖的麻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於數百萬糖尿病患者來說,生活是一場持續的戰鬥,以保持血糖平衡,這通常意味著他們必須全天測試血糖水平並注射胰島素。新一代“人工胰腺”裝置可能會使繁瑣的糖尿病微觀管理成為過去。在健康人中,胰腺自然產生胰島素,將糖和澱粉轉化為能量。然而,1 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不產生任何胰島素,而 2 型糖尿病患者產生的胰島素過少。所有 1 型糖尿病患者和許多 2 型糖尿病患者都必須給自己注射胰島素以維持身體能量——而正確地這樣做需要持續監測血糖,因為合適的劑量取決於患者的飲食或運動量等因素。耶魯大學的內分泌學家斯圖爾特·溫澤默設計了一種人工胰腺,它結合了兩種現有技術:持續血糖監測儀,它使用皮下感測器每隔幾分鐘測量一次血糖水平;以及胰島素泵,它透過同樣植入皮下的導管輸送胰島素。血糖感測器將其資料無線傳送到一臺比 iPhone 稍大的掌上電腦,該電腦載入了總部位於明尼阿波利斯的 Medtronic 公司開發的軟體。該程式掃描來自血糖監測儀的傳入資料,並指示胰島素泵釋放正確量的胰島素。

在 6 月份舉行的美國糖尿病協會會議上,溫澤默和他的同事報告說,他們研究的 86% 使用人工胰腺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在夜間達到了目標血糖水平,而只有 54% 必須醒來啟用胰島素泵的受試者達到了他們的目標水平。波士頓大學、劍橋大學和斯坦福大學也在開發其他類似的系統。

一些技術故障仍需要解決。例如,該裝置有時難以適應血糖的劇烈變化,例如運動後發生的那些變化。它還必須經過更多輪的審查,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包括在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該裝置之前所需的大規模患者試驗。儘管如此,溫澤默表示,他從試驗參與者那裡得到的積極回應提醒他,為什麼朝著商業化的漫長跋涉是值得的。

伊麗莎白·斯沃博達是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的科學作家,也是最近出版的《英勇人生:如何釋放你最驚人的自我》(Zest,2019)的作者。

更多作者:伊麗莎白·斯沃博達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05 卷 第 4 期本文最初以“讓糖尿病進入自動駕駛模式”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05 卷 第 4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02011-2fjLBANsBeCvqlYeMo0Ww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