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的努力遭遇阻礙

幾十年來,政策制定者一直試圖修改這項法律,但均未成功

埋葬甲蟲。

美國的《瀕危物種法案》保護著2000多種面臨滅絕風險的植物、動物和昆蟲物種,目前正受到共和黨政客的再次攻擊。但政策專家表示,儘管共和黨控制著白宮和國會兩院,他們的努力仍面臨著艱苦的戰鬥。

7月19日,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和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提出了政策變更,這些變更將使物種更容易從名錄中刪除,並更難新增新物種,以及其他一些方面。最近幾周,美國眾議院的立法者更進一步,提出了大約12項旨在修改該法案本身的法案。

一些正在國會審議的法案將撤銷對包括北方斑點鴞Strix occidentalis caurina)和美國埋葬甲蟲Nicrophorus americanus)在內的物種的保護。立法者表示,這是為了消除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等企業的活動障礙。其他法案則提出了對該法案的根本性修改,例如,縮小被認為對生物體恢復所必需的棲息地範圍,或削弱對受威脅物種的保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拉鋸戰

許多保守派政治家認為,這些變化將在保護物種的同時,也為經濟增長和發展騰出空間。“這項法律需要更新,以確保它保持其最初的意圖和關注點,即物種恢復,而不僅僅是作為無休止訴訟的工具,”眾議院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猶他州共和黨眾議員羅布·畢曉普說。該委員會帶頭提出了許多正在審議的法案。

關於是否將物種列入《瀕危物種法案》(ESA)的決定,常常會引發來自行業、環保組織和私人公民的法律挑戰。包括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在內的特殊利益集團,自上世紀70年代該法案頒佈以來,就一直在與該法案作鬥爭。

但許多保護科學家和環保組織表示,共和黨的立法將透過使其更難保護現在處於危險中的物種來削弱《瀕危物種法案》。特朗普政府的一項提案將允許官員考慮將物種列入名錄的經濟後果;現行法律指示他們在做出決定時只考慮現有的最佳科學依據。

不確定的未來

華盛頓特區生物多樣性中心的政府事務主管佈雷特·哈特爾懷疑這些法案是否會成為法律——即使共和黨人在11月中期選舉後仍然控制著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他指出,過去幾年提出的類似立法都失敗了。

哈特爾更擔心的是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和國家海洋漁業局(NMFS)在7月中旬提出的對《瀕危物種法案》的修改。“那些非常危險,”他說,因為它們不需要國會批准即可生效。這些計劃必須經過為期60天的公眾意見徵詢期,然後特朗普政府才能最終確定修改並實施。哈特爾認為,它們很可能會透過這個過程。

但弗吉尼亞州普萊恩斯的美國鳥類保護協會的政策副總裁史蒂夫·霍爾默說,該計劃很可能會面臨訴訟。訴訟人可以從幾個方面對這些提案提出質疑,理由是這些修改會損害物種——直接違反了《瀕危物種法案》的最初目標。

環保主義者指責立法者和特朗普政府想要犧牲野生動物的利益來滿足特殊利益集團的需求。“他們似乎非常熱衷於回應一小部分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即各州和各行業,”霍爾默說。

埋葬甲蟲

研究人員擔心的物種之一是瀕危的美國埋葬甲蟲,立法者自2013年以來一直試圖剝奪其聯邦保護。

20世紀的棲息地破壞消除了這種華麗的黑色和橙色昆蟲90%的歷史分佈範圍,其分佈範圍橫跨中西部和東海岸的35個州。食物來源的減少也導致了種群數量的下降。美國政府在1989年將這種甲蟲列入瀕危物種名單。

羅傑·威廉姆斯公園動物園(位於羅德島普羅維登斯)的保護專案主任路易斯·佩羅蒂說,埋葬甲蟲剩餘的大部分棲息地位於堪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等州,這些地方是石油和天然氣鑽探公司擁有利益的地方。“基本上是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一直希望將這種甲蟲從名單中移除。”

最近的立法攻擊包括在眾議院2019年國防部撥款法案中增加一項條款,該條款將把這種昆蟲從瀕危物種名單中刪除。在一些致力於協調眾議院和參議院支出法案版本的立法者發出抗議後,立法者本週早些時候刪除了該條款。

佩羅蒂和他的合作者,包括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動物園的環保主義者,一直在圈養繁殖埋葬甲蟲,並將它們放歸野外,以建立自我維持的種群。這些昆蟲很重要,因為它們以腐肉為食。“如果沒有埋葬甲蟲,我們會深陷死去的和腐爛的動物屍體中,”佩羅蒂說。

佩羅蒂說,如果立法者最終成功地將埋葬甲蟲從名單中移除,那麼這個重新繁殖專案可能會失去接受聯邦資助的主要合作者。一些州——包括羅德島,這裡有少量埋葬甲蟲的野生種群——有法律可以幫助在聯邦保護消失的情況下保護這些昆蟲。“但它們不會像《瀕危物種法案》那樣有力。”

佩羅蒂說,如果立法者成功修改《瀕危物種法案》,這種甲蟲確實有滅絕的風險。儘管如此,他和他的合作者將繼續努力拯救這個物種。“很多人都為此付出了心血,包括我。”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8年7月27日首次發表

About Jeremy Rehm

Jeremy is a science writer currently i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Science Communication Program.

More by Jeremy Rehm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