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利用機器人揭示信任的隱藏訊號

什麼樣的肢體語言表明“值得信賴”?

“儘管我看到他臉上帶著冷酷和無情,我還是覺得這個人一旦做出承諾就值得信賴。”

內維爾·張伯倫對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一印象,可以委婉地描述為判斷失誤。我們自己的誤判很少會釀成悲劇,但大眾情緒似乎認為,在真正信任他人時,你永遠無法確定。披著羊皮的狼比比皆是,謹慎要求懷疑。無論我們是在決定保姆、醫生還是汽車,我們都儘量不根據第一印象做出判斷。我們會要求推薦信,並查詢評論和藍皮書價值。 我們知道,“我只是感覺這個人不錯”可能是最後悔的一句話。

但這可能不是我們判斷他人品格能力的全部寫照。由東北大學的戴維·德斯特諾領導的新研究表明,在決定信任誰時,我們的第一印象可能相當準確。事實上,誠實和公正等性格特徵與特定的非語言線索有關,而人類可以在互動過程中捕捉到這些訊號。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我們就像機器人,如果我們誠實,就會被程式設計以特定的方式行動。要了解該信任誰,只需能夠解讀這些模式即可。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得以繼續。


心理學家(專業業餘)已經認為,面部特徵和表情等線索可以為我們提供關於他人內心狀態的重要資訊。眼角的魚尾紋可以區分虛假的微笑和真實的微笑。上唇抬起和鼻子皺起表明厭惡。但是,關於這些資訊的可靠程度以及哪種線索是最佳資訊來源,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

鑑於這種不確定性,認為不值得信任的人可以透過某些明顯的非語言線索來識別是一個強有力的論斷。為了捍衛這一觀點,德斯特諾和他的合作者進行了兩項研究。第一項研究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即非語言資訊的出現(與缺失)是否會顯著影響人們對他人性格判斷的準確性。如果是這樣,那麼似乎人類正在透過他人的非語言行為了解他人的性格。

研究人員讓兩位參與者面對面或透過線上互動的方式見面並互相瞭解五分鐘。然後他們玩了一個經濟遊戲,其中玩家 A 必須決定是否與玩家 B 合作以減少個人收益(但獲得更多集體收益),還是採取自私的策略,導致個人收益更大,但以犧牲集體收益為代價。玩家 A 會自私還是合作?玩家 B 能否信任玩家 A 會考慮集體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最重要的是,如果要求玩家 B 預測玩家 A 的行為,如果之前接觸過他們的非語言行為,他們的預測會更準確嗎?即使在看到他們的行為之前,他們會對這個人的性格有準確的印象嗎?

正如預測的那樣,面對面互動的參與者,因此能夠獲得非語言行為的參與者,能夠更好地預測他們的夥伴在這種範例中的行為。非語言線索的存在使預測的準確性提高了驚人的 37%。

但是他們接收到了什麼資訊呢?為了找出答案,每次互動都用多個攝像頭錄影,然後由獨立的研究助理對某些非語言行為(例如,微笑、前傾、雙臂交叉、觸控臉部等)的存在進行編碼。是否有某些非語言線索導致對他人遊戲行為的更準確的預測?確實如此。以下是預測信任的公式:觸控手部、觸控臉部、雙臂交叉、身體後傾。玩家 A 表達這組線索的頻率越高,他們在經濟遊戲中就越自私。

這些資料令人著迷。但是,研究人員很快指出,它們是相關的。我們無法確定這些特定的線索是否恰好與這種情況下的自私有關。什麼才能構成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存在信任訊號?理想情況下,我們可以對一個人進行程式設計,使其展示(或不展示)這組線索,然後看看這如何影響信任判斷。這將是強有力的實驗證據。但是你不能對人類進行程式設計——畢竟,我們不是機器人。幸運的是,對於這些研究人員來說,機器人就是機器人。

認識一下 Nexi,這是麻省理工學院個人機器人小組的最新創作。Nexi 是一種社交機器人,能夠表達一系列情緒和表情,以便與人類進行有意義的互動(以一種不會讓人感到詭異的方式)。當關閉時,Nexi 不過是一個有著大眼睛、腿部帶有輪子的金屬塊。但是,開啟開關,Nexi 就會像人類一樣靈活地行動,舉止也像人類,這促使我們看到機器中的思想。

為了方便研究人員,可以對 Nexi 進行程式設計,使其在與人類互動時展示特定的行為模式。完美的實驗操作。當 Nexi 展示研究 1 中識別出的非語言線索時,與 Nexi 互動的參與者會減少對機器人的信任嗎?也就是說,參與者對 Nexi 在經濟遊戲中的判斷和行為會受到機器人表達這些(與其他)線索的影響嗎?確實如此。當 Nexi 被程式設計為表現出人類自私的非語言訊號時,參與者對 Nexi 的信任度明顯降低。這並不是說參與者在接觸到那些非語言行為後就不那麼喜歡 Nexi 了——他們對機器人的喜愛程度與沒有這些線索時一樣。它們的存在與參與者的信任感完全相關。

這項研究證實了我們對與我們互動的人的直覺。當我們“只是對某人有感覺”時,我們可能是正確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內維爾·張伯倫呢?他是否特別不擅長解讀非語言線索?當我們與那些有動機隱藏真實意圖的人互動時,情況會變得複雜。重要的是,本研究的參與者不知道他們在互動時會彼此玩經濟遊戲。他們沒有理由試圖欺騙他們的夥伴。在現實世界中,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如果參與者在互動之前知道他們會玩遊戲,會發生什麼?當然,不值得信任的人會試圖表現得值得信任。他們會多麼成功?儘管他們試圖掩飾,他們的夥伴仍然能夠識別出他們嗎?如果他們知道應該避免展示哪些非語言線索會怎樣?這些發現令人不安的含義是,我們對信任的動態瞭解得越多,我們就會更多地瞭解如何有效地欺騙。

您是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閱讀過最近發表的同行評審論文,並希望撰寫相關文章?請將建議傳送給《心靈問題》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普利策獎得主記者。他的郵箱是 garethideas AT gmail.com,推特是 @garethidea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