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藥物取代談話療法

隨著藥物的普及,談話療法逐漸減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 20 世紀 60 年代精神分析的全盛時期,精神科醫生通常每週會見患者五天。但最近一項分析美國各地精神科診所趨勢的研究表明,如今專注於談話療法的精神科醫生的數量正在減少。該研究的作者確定,在 1996 年至 2005 年間,涉及心理治療的精神科就診百分比從約 44.4%(相對於 1980 年代已經顯著下降)降至 28.9%。

該研究的作者表示,心理治療減少 35% 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副作用少的精神科藥物的普及。他們認為,隨著多年來患者對這些藥物的需求增加,許多精神科醫生的工作重心已放在管理患者的處方上,而談話療法(如果還有的話)則留給了非醫療治療師,如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作者認為,保險公司可能會鼓勵這種安排,因為他們對心理治療的報銷較少,而對藥物管理的報銷較多,而後者的療程往往較短。

作者指出,所有這些變化都讓精神科醫生懷疑他們在精神健康領域的位置。“我認為這些資料表明了一個正在轉型的行業,”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家和公共衛生研究員,同時也是該研究的合著者馬克·奧爾夫森說。“精神科醫生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這對患者結果的影響確實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從歷史上看,精神科醫生一直管理患者護理的各個方面,許多接受過精神分析技術嚴格培訓的精神科醫生認為,這種全方位的護理模式對患者最有效。其他人則贊成拆分護理模式,傾向於處理患者護理的醫療方面,並將心理治療委託給非醫療專業人員。“我們發現現在實際上有兩種精神科醫生,”該研究的另一位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員拉明·莫傑塔拜說。

目前尚不清楚哪種護理模式對患者更有益,儘管一些研究表明,至少對於抑鬱症等疾病而言,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效果優於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因此,奧爾夫森說,想要參與患者心理治療的精神科醫生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以保持治療在經濟上對患者的可行性。許多精神科醫生已經開始與心理學家組建聯合診所,這使他們能夠在患者的治療中發揮作用,同時減少來自保險公司的報銷問題。

莫傑塔拜說,對於患者和臨床醫生來說,將精神科醫生的生物醫學視角與心理學家的行為視角相結合的診所環境都有好處,他擁有這兩個學科的學位。“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看待問題的方式略有不同,可以很好地合作來幫助患者,”他指出。

注:本文最初以“精神病學的轉變”為標題印刷。

Erica Westly 是一位居住在西雅圖的作家和記者。她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自然醫學》和《紐約時報》等刊物上。

更多作者文章:Erica Westly
SA Mind Vol 19 Issue 6本文最初以 “精神病學的轉變” 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19 卷第 6 期(),第 1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208-14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