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124位學者簽署並於上週在網上釋出的信件,在意識研究界引起軒然大波。信中聲稱,一項描述是什麼使某人或某物具有意識的著名理論——即整合資訊理論(IIT)——應該被貼上“偽科學”的標籤。自9月15日在預印本庫PsyArXiv上發表以來,這封信已導致一些研究人員就該標籤爭論不休,另一些人則擔心這會加劇一個過去一直努力解決信譽問題的領域的兩極分化。
“我認為將IIT描述為偽科學是具有煽動性的,” 英國布萊頓附近薩塞克斯大學意識科學中心主任神經科學家Anil Seth說,並補充說他不同意這個標籤。“當然,IIT是一種理論,因此可能在經驗上是錯誤的,” 華盛頓州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傑出研究員、該理論的支持者神經科學家Christof Koch說。但他表示,該理論使其假設——例如,意識具有物理基礎並且可以進行數學測量——非常明確。
有許多理論試圖理解意識——人類 或非人類 所體驗的一切,包括他們的感受、所見和所聽——以及其潛在的神經基礎。IIT經常被描述為核心理論之一,與其他理論並列,例如全域性神經工作空間理論(GNW)、高階思維理論和遞迴處理理論。它認為意識產生於資訊在“系統”(例如,神經元網路或計算機電路)內被處理的方式,並且更互連或更整合的系統具有更高的意識水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日益增長的不安
日本和光市理化學研究所腦科學中心神經科學家Hakwan Lau,也是這封信的作者之一,表示意識領域的一些研究人員對他們認為的IIT的科學價值與其因倡導者的宣傳而受到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之間存在的差距感到不安。“IIT成為領先理論是因為首先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還是因為大眾的喧囂迫使學術界承認它?” Lau問道。
在六月份該理論登上頭條新聞後,對該理論的負面情緒加劇。包括 《自然》雜誌在內的媒體報道了一項“對抗性”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將IIT和GNW相互對立。包括腦部掃描在內的實驗,並沒有證實或完全證偽任何一種理論,但一些研究人員發現,IIT被強調為主要的意識理論是有問題的,這促使Lau和他的合著者起草了他們的信件。
但為什麼要將IIT標記為偽科學呢?雖然這封信並沒有明確定義偽科學,但Lau指出,“常識性的定義”是偽科學指的是“一些科學依據不足,但偽裝成好像已經得到科學證實的東西。” 在這種意義上,他認為IIT符合要求。
它可被檢驗嗎?
此外,Lau說,他的一些合著者認為,不可能透過經驗檢驗IIT的核心假設,他們認為這促成了該理論的偽科學地位。
Seth雖然不是IIT的支持者,但他過去曾研究過相關想法,對此表示不同意。“核心主張比其他理論更難檢驗,因為它是一個更雄心勃勃的理論,” 他說。但他補充說,該理論有一些預測,例如,關於與意識相關的神經活動,是可以檢驗的。2022年的一項綜述發現了101項涉及IIT的實證研究。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神經科學家Liad Mudrik,也是IIT與GNW對抗性研究的共同領導者,也為IIT在神經層面的可檢驗性辯護。“我們不僅對其進行了檢驗,還成功地證偽了它的一個預測,” 她說。“我認為該領域的許多人不喜歡IIT,這完全沒問題。但我不清楚聲稱它不是主要理論之一的依據是什麼。”
馬薩諸塞州科德角居住的神經科學家和作家Erik Hoel說,關於缺乏有意義的實證檢驗的相同批評也可能適用於其他意識理論,他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神經科學家Giulio Tononi(IIT的支持者)的前學生。“在該領域工作的每個人都必須承認我們沒有完美的腦部掃描,” 他說。“然而,不知何故,IIT在這封信中被單獨挑出來,認為這是一個它獨有的問題。”
破壞性影響
Lau表示,他不期望就該主題達成共識。“但我認為,如果讓大家知道,比如說,我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少數人願意[署名],我們認為它是偽科學,儘管知道有些人可能不同意,但這仍然是一個好的資訊。” 他希望這封信能夠傳達給年輕的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期刊編輯和資助者。“他們現在都很容易受到媒體敘事的影響。”
Mudrik強調她非常尊重簽署這封信的人,其中一些人是她的親密合作者和朋友,她說她擔心這封信會對意識領域的認知方式產生影響。“意識研究從一開始就一直在與懷疑主義作鬥爭,試圖將自己確立為一個合法的科學領域,” 她說。“在我看來,對抗這種懷疑主義的方法是進行出色而嚴謹的研究,” 而不是公開批評某些人和想法。
Hoel擔心這封信可能會阻礙其他雄心勃勃的理論的發展。“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為了避免被貼上偽科學的標籤而使我們的假設變得渺小和平庸。”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23年9月20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