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工程
世界上最大的抗水結構不是水壩,而是一個網路。超過10,000英里的堤壩、海堤和水壩結合在一起,保護荷蘭免受北海侵襲。該專案耗時半個世紀建成,但氣候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意味著荷蘭工程師將永遠升級三角洲工程,以保持國家乾燥。
新安全圍堵體
自公元前2560年的吉薩大金字塔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石棺將很快封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遺骸。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人的輻射暴露,這個360英尺高、32,000噸重的鋼拱門將在距反應堆900英尺的地方組裝,並在特氟龍軸承上滑到位。2015年完工後,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動結構。
可程式設計幹細胞
人類最初用石頭塑造工具,然後是鋼鐵和矽。接下來是:細胞。數千項研究試驗探索了工程幹細胞的潛力,即被程式設計執行我們選擇的特定功能的人體細胞。僅舉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個例子:生物工程師程式設計了血幹細胞,使其變形為免疫細胞,尋找並殺死感染 HIV 的細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國際空間站
批評者指出,這個耗資 1000 億美元的空中實驗室並沒有交付價值接近 1000 億美元的科學成果。然而,作為一項工程奇蹟,它是無與倫比的。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將 40 個主要的結構部件以類似玩具積木的方式組裝成一座 15 個房間的後地球宮殿,以每小時 17,000 英里的速度劃過天空。
Triton 36000/3 潛水器
電影製作人詹姆斯·卡梅隆今年早些時候到達馬裡亞納海溝時,只有一個小舷窗可以觀察海洋深處。但私人潛水器製造商 Triton Submarines 正在製造一款功能相當的潛水器,具有 360 度視野。一個完全由高壓玻璃製成的蛤殼球體將允許最多三名探險家使用穿透玻璃的光纖控制裝置在深處機動。
神經處理核心
今天的計算機晶片在執行模式匹配操作(例如識別人臉)時會停滯。IBM 正在開發“神經核心”CPU,以模仿動物大腦中神經元的靈活排列。這些晶片沒有單獨的處理和記憶體單元,而是將兩者整合在一起,以便處理器可以從傳入的資料中學習。第一塊晶片已經學會了玩 Pong 遊戲。
網際網路
全球網際網路像空氣一樣無形且必不可少,是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工程壯舉。
姆波嫩金礦
山上的黃金已經消失了,但地下深處還有很多。為了得到它,南非礦業公司 AngloGold Ashanti 向下鑽探了超過兩英里,使姆波嫩成為世界上最深的礦井。在這樣的深度,溫度達到 140 華氏度。該公司透過金屬管道泵送冰漿,將環境溫度保持在 85 華氏度以下,並使工人保持清醒。
Endurance 機器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幫助設計了這款自主遊泳器,用於探索埋藏在南極冰蓋下方的廣闊湖泊。該機器是未來有一天將探測木星衛星歐羅巴冰殼下被認為存在的遙遠而危險的海洋的機器人的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