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羊癢病的羊肌肉中發現朊病毒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去年年底在華盛頓州發現一頭患有牛海綿狀腦病 (BSE) 的牛,給美國帶來了對瘋牛病的擔憂。新的發現進一步深入瞭解了朊病毒(即傳播性海綿狀腦病 (TSE) 疾病背後的畸形蛋白質)的行為方式。朊病毒最常與器官組織相關聯,但最近的發現表明,它們可以在已死於 TSE 的齧齒動物和人類的肌肉中積聚。《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今天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稱,在綿羊癢病這種 TSE 的感染綿羊的肌肉中,可以在臨床診斷出該疾病的幾個月前檢測到朊病毒。

法國圖盧茲國家獸醫學院的奧利維耶·安德烈奧萊蒂和他的同事用羊癢病感染了六隻綿羊。動物死後,研究人員分析了它們的肌肉組織,並在這些動物的前肢和後肢中發現了“少量但持續存在的”傳染性朊病毒。科學家們還檢查了一群自然感染羊癢病的綿羊,並在接受測試的十二隻動物中的兩隻的肌肉中檢測到朊病毒。其中一隻在死亡時為 13.5 個月大的動物檢測結果呈陽性,儘管動物通常在 22 個月大之後才表現出羊癢病的臨床症狀。

在自然感染的動物中,肌肉中朊病毒檢測呈陽性的動物較少,這表明在野外,傳染性蛋白質傳播到肌肉的效率低於在實驗室中。此外,肌肉組織中的朊病毒的傳染性比從腦組織中回收的朊病毒低 5,000 倍。儘管這是首次觀察到朊病毒在進入人類食物鏈的動物肌肉中積聚,但作者警告說,研究結果不能外推到牛的 BSE。此外,他們指出,“目前認為飲食中接觸羊癢病對人類無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