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痴呆症:新報告稱尚無太多有效方法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評估報告稱,認知訓練的證據仍然不足

對於那些意識到開發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治療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失敗,因此決定預防是唯一希望的人來說,美國的一個專家小組在週四釋出了一個令人清醒的資訊:不要指望它。

美國國家科學院組建的由17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得出結論,從體育活動到避免高血壓再到大腦訓練,沒有任何干預措施“得到高強度證據的支援”。相反,一些高質量的研究發現,一種或另一種干預措施有效,但其他同樣嚴格的研究發現它們無效。

該報告重點關注了三種干預措施:認知訓練、血壓控制和體育活動。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 認知訓練

旨在提高推理、問題解決、記憶和處理速度的計劃的證據確實包括報告大腦訓練有益的隨機試驗,但該報告稱該證據“強度為低至中等”。一個問題是:似乎在兩年內有益處,但在五年或十年後卻沒有。其他隨機研究的結果甚至更加模稜兩可。還有來自不太嚴格的研究的資料,這導致委員會得出結論,大腦訓練(基於計算機與否)可以延緩或減緩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但不能延緩或減緩阿爾茨海默病。

2. 控制血壓

這有幫助的證據仍然較弱。它主要不是基於隨機對照試驗,但委員會認為,來自其他型別研究以及對大腦工作原理的理解的“足夠”證據表明,管理高血壓(尤其是在 35 至 65 歲之間)可以預防、延緩或減緩阿爾茨海默病,因此將其納入公共衛生資訊。但是,沒有關於如何最好地降低高血壓的有力證據;然而,在所有可以降低高血壓的藥物中,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似乎對認知有最好的效果,原因不明。

3. 體育活動

這方面的證據與血壓控制相當:“證據不足以得出結論,增加體育活動”是否能預防或減緩阿爾茨海默病。隨機對照試驗有時顯示出好處,儘管來自其他型別研究的一些證據表明,鍛鍊可以延緩或減緩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但不能延緩或減緩阿爾茨海默病)。

委員會主席、美國科學促進會榮譽執行長艾倫·萊什納在一份宣告中說:“即使臨床試驗沒有明確支援這三種干預措施,但證據足以表明公眾至少應該獲得這些結果,以幫助他們做出知情決定。”

對預防策略的需求

這一令人失望的結論是在上個月發表的一項綜述之後得出的,該綜述評估了正在開發的 105 種實驗性抗阿爾茨海默病化合物。它的結論是,它們的近期前景非常糟糕,美國不太可能實現其到 2025 年開發出阿爾茨海默病“有意義”療法的目標。這使得對預防策略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一些委員會以外的專家表示,它設定的門檻太高了。大腦訓練公司 Posit Science 的執行長亨利·馬恩克批評委員會將各種認知訓練混為一談。這淡化了表明利用神經可塑性的訓練型別(即大腦改變其結構和功能的能力)“始終有效”,而其他形式的訓練則“結果不佳或好壞參半”的結果。

阿爾茨海默病協會表示,它將堅持其“愛護大腦的 10 種方法”並降低患痴呆症的風險。這 10 種方法包括體育活動、終身學習、心臟健康和充足的睡眠。“沒有人承諾這會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發言人奈爾斯·弗蘭茨說,“但我們認為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它可以降低您的風險。”與委員會不同,他說,“我們認為公開談論這些事情是值得的。”

該報告指出,痴呆症的神經生物學表明,“一種多方面的方法 [預防] 可能最有效”。但是,要同時對多種干預措施進行隨機對照試驗是極其複雜的。

然而,《STAT》獲悉,一項大規模的、在美國進行的旨在預防認知衰退和痴呆症的生活方式干預研究將於 7 月在倫敦舉行的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推出。預計它將以一項芬蘭的研究為藍本,該研究發現,“廚房水槽”式方法——健康飲食、大腦訓練、鍛鍊以及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風險——可以減緩認知衰退。

STAT許可轉載。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7 年 6 月 22 日

STAT delivers fast, deep, and tough-minded journalism. We take you inside science labs and hospitals, biotech boardrooms, and political backrooms. We dissect crucial discoveries. We examine controversies and puncture hype. We hold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accountable. We introduce you to the power brokers and personalities who are driving a revolution in human health. These are the stories that matter to us all.

More by STA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