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尼日目前正經歷著該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乾旱之一,由此引發的饑荒已使數百萬人面臨飢餓。一項新研究的結果支援了這樣一種理論,即這種饑荒的影響將比最初看到的更為深遠。根據今天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份報告,在糧食危機期間出生的兒童日後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會增加。
此前,一項荷蘭研究表明,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該國糧食短缺期間出生的嬰兒,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是其他年份出生兒童的兩倍。但該結論受限於研究的樣本量較小。現在,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 David St. Clair 及其同事檢查了來自中國蕪湖地區一家精神病院的大量醫療記錄。蕪湖目前居住著約 300 萬人,在 1959 年至 1961 年間發生的一場大規模饑荒期間,人口約為現在的一半。在為期兩年的災難中,該地區的出生率下降了 80%。研究人員從醫院資料中確定了 1971 年至 2001 年間該地區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並將結果與出生年份聯絡起來。他們發現,1960 年出生的兒童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是正常水平的 2.3 倍。報告顯示,1961 年出生的兒童面臨的風險高出 1.9 倍。
作者表示,結果幾乎完全複製了荷蘭的調查結果,但樣本量要大得多,因此有力地支援了這樣一種假設,即孕期饑荒暴露會導致精神分裂症風險增加。“由於這兩個人群在種族和文化上截然不同,”他們寫道,“所涉及的過程可能適用於所有經歷饑荒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