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毒交換:天花結束 30 年後,猴痘病例正在增加

透過疫苗接種根除天花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但是,隨著常規疫苗接種的停止,在中非地區,一種相關的痘病毒感染率正在上升

30 多年前,古老的瘟疫天花被送進了歷史的生物廢品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成功的疾病根除計劃的成果。然而,根據 8 月 30 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自那以後,猴痘(一種嚴重的,但不如天花嚴重的類似天花的疾病)在中非地區的病例數量大幅增加。作者強調,需要加強監測,並徹底評估這種曾經罕見的病毒感染構成的公共衛生威脅。

匹茲堡大學疫苗研究中心主任唐·伯克(Don Burke)說:“我擔心猴痘,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它明天不會作為大流行病出現,但隨時可能開始增加傳播。這令人擔憂。這是一種我們需要非常重視的警鐘。”

儘管猴痘最早於 1958 年在實驗室猴子中發現,但其天然宿主是松鼠和其他齧齒動物。人們可以透過與受感染的動物或人類直接接觸而感染該疾病。暴露後大約兩週,受感染的人會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疲憊以及持續兩到四周的隆起皮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自發現以來,大多數病例都發生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儘管在 2003 年,美國中西部發生了一些病例,原因是受感染的動物從非洲進口。目前尚無針對猴痘的治療方法,其死亡率高達 10%。由於引起天花和猴痘的病毒密切相關(都屬於正痘病毒屬),天花疫苗也可以預防猴痘感染。

在新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安妮·裡莫因(Anne Rimoin)及其同事在 2006 年至 2007 年期間,對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已知病毒傳播的地區進行了活躍的人類猴痘病例調查。他們記錄了在此期間的 760 例活躍病例(約每 10,000 人中 14 例),其中 90% 以上發生在 1980 年常規天花疫苗接種停止後出生的人身上。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的 1981 年至 1986 年同一地區每 10,000 人中不到 1 例的發病率相比,作者認為,猴痘病例在不到 30 年的時間裡增加了近 20 倍。

裡莫因說:“這不再是非洲熱帶雨林中罕見的偶發性感染”,並補充說,“這種疾病在那些高度依賴狩獵松鼠和其他齧齒動物物種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地區已變得很普遍。”

裡莫因補充說,2003 年美國發生的猴痘疫情表明,該病毒“非常有能力傳播到非洲中部以外的物種”,並且具有感染多種齧齒動物物種的能力。她指出,美國的地松鼠非常容易感染猴痘。

裡莫因說:“猴痘可能在非洲中部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但只有在天花被根除後,它才成為人類真正發生的疾病。” “停止天花疫苗接種的後果是,世界人口現在對痘病毒敏感。”

在 1997 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生猴痘疫情後,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該病毒的感染模式似乎正在發生變化,人際傳播率要高得多。

裡莫因說:“我們發現的上升幅度遠遠超出任何人的預期。” “這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的。這表明正在發生繼發性(人際傳播)。”

伯克認為裡莫因的資料是可信的,但他警告說,這兩個資料集(來自 1980 年代和 2000 年代)是由不同的團隊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的,因此很難進行直接比較。未來,他希望看到更詳細、標準化的研究,以確定猴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程度、病毒感染人類後會發生什麼變化以及是否有任何證據表明該病毒正在進化。

裡莫因對此表示贊同,並解釋說,有兩種特徵決定了傳染病的嚴重程度:病原體的毒力和傳播性。“在這一點上,我們只是不知道,”裡莫因說。“這只是第一次觀察猴痘有多常見。” 她的團隊計劃繼續對猴痘進行積極監測,並希望監測該病毒是否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他們還想量化其傳播性,並確定與之相關的併發症。

舊金山全球病毒預測倡議主任、該研究的合著者內森·沃爾夫(Nathan Wolfe)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真正指出了長期監測的好處以及建立監聽站來及早發現傳染病的好處”,趕在它們成為大流行病之前。“我認為,越來越多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人認識到,僅僅等待大流行病的發生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對大流行病進行早期發現、控制和預防,而不是應對。”

儘管天花疫苗可以預防猴痘,但裡莫因說,專家們認為這些疫苗不適合用於免疫功能高度低下的人群,例如感染艾滋病毒或嚴重營養不良的人群,因為接種疫苗會導致嚴重的健康併發症。她認為,防止猴痘進一步擴散的最佳解決方案是行為干預,包括隔離受感染的患者,以及制定更好的處理可能被感染的動物的措施。

伯克說:“這些正是我們——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應該大量投資以預防流行病的研究。” “儘管這種情況有所增加,但我們在瞭解威脅來自何處以及在威脅開始之前阻止威脅方面遠遠落後。”

裡莫因警告說:“我們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看到的是未來事件的先兆。” “我們將會看到痘病毒在易感人群中更頻繁地出現。”

沃爾夫的語氣更加謹慎:“我們目前還不清楚(猴痘)是否重要,但這代表了一種全球疾病檢測的新方式。為了抓住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監測所有的小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