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透過 30 萬年前的下頜骨化石發現新人種

在中國東部發現的一塊同時具有現代和古代特徵的下頜骨可能代表人類家譜的一個新分支

virtu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Hualongdong 6 human skull, with mirror-imaged portions in gray, plus two of the few stone tools from the site.

在中國華龍洞發現的幼年頭骨的數字重建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根據一項詳細的分析,在中國東部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的一塊化石下頜骨具有古代和現代特徵的奇特混合,該分析將其與數十個其他人類標本進行了比較。發表在《人類進化雜誌》上的這一發現表明,這塊 30 萬年前的骨骼可能屬於一個尚未描述的古人類物種。

科學家們在中國東部安徽省的一個名為華龍洞的洞穴中挖掘,出土了 16 個個體的遺骸,這些遺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約 30 萬年前。其中幾塊碎片屬於一個 12 至 13 歲青少年的頭骨。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人類學家吳秀傑及其同事於 2019 年首次描述了該頭骨。但在 2020 年,當他們在洞穴中發現的動物骨骼托盤中篩選時,他們發現了一塊下頜骨(下頜的下部)碎片,這可能是同一頭骨的另一部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一發現使得能夠更詳細地分析華龍洞人在人類家譜中的位置。下頜骨兼具現代和古代特徵。例如,沿著頜線的骨骼很厚,這是早期人類物種(如直立人)共有的特徵。它也缺少真正的下巴,下巴的存在是智人的關鍵特徵。但下頜骨連線到上頜骨的一側比古代人科的下頜骨更薄,更讓人想起現代人類的下頜骨。

古代與現代

這項分析加深了對在中晚更新世時期(一個跨越近 80 萬年的時期,早於大約 12,000 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居住在該地區的古代人類物種的神秘感。

將新發現的下頜骨與 83 塊其他下頜骨進行的數字比較證實了古代和現代解剖特徵的奇怪混合。吳和她的同事使用了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幼年和成年骨骼(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歐亞大陸,直到 4 萬年前)、來自世界各地的智人直立人(直立人的活動範圍從東非延伸到東南亞印度尼西亞群島,時間在 190 萬年至 25 萬年前之間)。

吳說,下頜骨中類似智人的特徵使其與其他中更新世人科動物(包括來自西藏的 16 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和被稱為北京猿人的大約 77 萬年前的遺骸)區分開來。她補充說,華龍洞人可能代表了早期智人的先前未知的祖先或近親。

但現代人類起源於亞洲祖先的觀點並未被廣泛接受。最古老的智人化石可追溯到 23 萬年前,來自衣索比亞的遺址。

令人困惑的圖景

中國山東大學古人類學家張亞孟說,更新世時期東亞人類居住的圖景令人困惑。他說,在中更新世時期(大約從 80 萬年前到 12.6 萬年前),許多古代人科物種居住在東亞。目前尚不清楚其中任何一種是否可能是現代人類的祖先——像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一樣,它們可能只是滅絕了。

西班牙布林戈斯人類進化國家研究中心的古人類學家瑪麗亞·馬丁農-託雷斯說,華龍洞下頜骨中古代和現代特徵的結合與 2000 年代初期在摩洛哥的傑貝爾·伊爾胡德考古遺址發現的遺骸相似,她是描述華龍洞發現的團隊成員之一。傑貝爾·伊爾胡德遺骸(包括幾塊頭骨碎片和一塊近乎完整的下頜骨)的年代與華龍洞遺骸相似,並且被認為屬於包括智人在內的進化譜系的最早成員之一。“需要更多的化石和研究來了解[華龍洞人]在人類家譜中的確切位置,”她說。

馬丁農-託雷斯補充說,從骨骼中提取的古代蛋白質可以進一步闡明華龍洞人與現代人類以及更古老物種的關係。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23 年 9 月 18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