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速增長後出現下降。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發生的重大轉變本身就是一件大事,但中國並非唯一人口數量下降的國家:儘管去年年底全球人口突破80億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但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將有數十個國家的人口將會萎縮。這是個好訊息。考慮到沒有任何其他大型動物的種群像我們一樣增長得如此之多、如此之快,並且對其他物種造成如此大的破壞,我們都應該慶祝人口下降。
人口下降將減輕八十億人口給地球帶來的壓力。作為生物多樣性中心的種群與可持續發展主任,我親眼目睹了我們不斷擴張的足跡對全球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但如果你聽經濟學家(和埃隆·馬斯克)的說法,你可能會認為出生率下降意味著天要塌下來了,因為新生兒減少意味著工人和消費者減少,從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但故事不僅僅是關於金錢。我們當前的無休止增長和短期利潤模式犧牲了弱勢群體和地球的未來,而人口下降可能有助於創造一個擁有更多機會和健康、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未來世界。我們正處於十字路口——我們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可以維持當前的經濟狀況,繼續在有限的地球上追求無限增長。或者我們可以聽取地球已達到極限的警告訊號,踩下環境災難的剎車,並選擇另一種方式來定義植根於公平和繁榮自然世界的繁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需要食物、水、能源和一個稱之為家的地方。如果我們想提高財富公平性和生活質量——我們應該這樣做——即使在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情況下,人均需求也會增加。
例如,隨著中國人口和財富的增長,其對地球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中國的人均環境足跡不到美國的一半,但該國的環境總足跡卻是美國的兩倍,中國對四分之一的進口毀林和全球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負有責任。在高收入國家減少消費是必要的,但如果全球人口繼續增長,這本身是不夠的。
在過去50年中,人類人口翻了一番,野生動物種群平均驟降了69%。我們已經改變了地球上至少70%的土地,一些報告顯示這個數字高達97%。我們的活動已將野生動物趕出家園,並摧毀了不可替代的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本身就是一場悲劇。一個沒有大象、北美洲大鯢和未來幾十年面臨滅絕風險的其他數百萬物種的世界將是極其貧瘠的。野生動植物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並將重要的生態系統維繫在一起。我們賴以生存的淡水、我們賴以獲取食物和藥物的植物,以及我們賴以獲取清潔空氣和碳固定的森林,都是從微生物和傳粉媒介到食肉動物和食腐動物等各種生命形式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產物。當即使是一根線從那塊掛毯上被拉出來時,整個系統都可能崩潰。
對於那些更擔心經濟而非地球生命的人來說,世界銀行估計,到2030年,生態系統崩潰每年可能造成2.7萬億美元的損失。德勤最近估計,到2070年,僅氣候混亂就可能給美國造成14.5萬億美元的損失,因為我們要應對極端天氣和野火造成的日益頻繁和強烈的破壞,以及乾旱和不可預測的天氣對社群、農場和企業的威脅。雖然許多人認為人口下降將不可避免地損害經濟,但研究人員發現,較低的生育率不僅會在2055年之前降低排放量,而且還會使人均收入增加10%。
較低的生育率通常也標誌著性別平等程度的提高。受過更好教育的女性往往生育較少的孩子,並且生育年齡較晚。這減緩了人口增長,並有助於減少碳排放。當女性擔任領導職務時,她們比男性更有可能推進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自然的倡議。這些結果是政策的副作用,而無論其對人口的影響如何,這些政策都是必要的。
在這些文化變革已經發生的地方,就沒有回頭路了。即使在中國,最初生育率因嚴厲的獨生子女政策而降低,但現在允許生育更多孩子,女性也不想放棄她們的教育和經濟自由。
人口下降只是對基於增長的經濟體構成威脅。轉向基於去增長和公平以及較低生育率的模式將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並增加財富和福祉。
如果人口下降,一些地方將不得不適應社會老齡化。如果我們選擇因福祉提高而導致的有意下降,那麼我們可以消除對計劃生育的恐懼,為人類和地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我們可以讓以增長為基礎的經濟決定我們星球的命運,或者我們可以停止假裝人口統計學和生態學是兩個獨立的問題。
在第一種情況下,我們將發現,以無限人口增長為動力的經濟體越來越難以應對環境危機。社群已經在日益嚴重的乾旱、極端天氣和其他氣候破壞後果面前掙扎——而人口壓力使適應變得更加困難。不斷增長的人口將進一步加劇受損生態系統的壓力,降低其復原力,並增加諸如疫情、土壤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威脅的風險,形成惡性迴圈。
在第二種情況下——緩慢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我們最終可以減少我們對環境的壓力,適應氣候變化,並保護足夠的場所,讓瀕危野生動物能夠找到避難所並有可能恢復。
但是,儘管人口下降不可避免地會使人類和地球受益,但世界各國領導人在為擺脫無休止增長模式的世界做準備方面做得很少。他們現在需要為人口老齡化做好準備,同時將我們的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為去增長。與此同時,移民可以透過將年輕人帶入老齡化國家來緩解一些人口結構衝擊。
政府必須投資於醫療保健,支援護理人員,幫助希望延長工作時間的人這樣做,並重新設計社群以滿足老年人的住房、交通和服務需求。我們需要將我們的經濟轉向一個人與自然可以共同繁榮的經濟。這意味著管理消費,將社會和環境福利置於利潤之上,重視合作,並認識到需要一系列社群驅動的解決方案。這些做法已經存在——在互助計劃和工人擁有的合作社中——但它們必須成為我們經濟的基礎,而不是例外。
我們還需要將生殖權利和性別平等運動與環境運動結合起來。環境毒性、生殖健康和野生動物保護是緊密相連的。汙染、氣候變化和退化的生態系統危害孕婦、胎兒和兒童,並使安全健康家庭的養育變得困難。
最後,我們需要聯合國最近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報告所強調的,以及保護主義者、氣候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幾十年來一直要求的:快速、公正地過渡到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糧食系統,以及全球承諾立即停止人為造成的物種滅絕。
人口穩定和下降將不可避免地透過以人權為中心來實現。政策制定者必須保障人身自主權和獲得生殖保健、性別平等以及婦女和女童教育的機會。
透過解決我們面前的危機,賦予每個人決定是否以及何時生育孩子的權利,併為人口下降做好計劃,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可持續富足的未來。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